第31章【暴风骤雨9】-《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元朝疆域辽阔,但在这里却设了察合台汗国,元朝并不直接控制。明朝的势力所能控制的最西端,只能达到今天的新疆哈密。

    一直到清朝康熙打败了准格尔部的葛尔丹、乾隆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在今天的新疆设立伊犁将军辖区(相当于今天的省级政区),

    才算是把这块早在公元前60年就归属中央,且两汉、魏晋、隋唐都不曾间断地管辖的地方重新置于版图内!

    此时的唐朝,对回纥、吐蕃都是爱恨交加。但无论怎么说,有了回纥的加盟,平叛工作的进程确实加快了;吐蕃固然强悍,但毕竟只是短暂威胁关中,并未能影响平叛大局。

    长安、洛阳,我回来了

    有了回纥的出兵相助,李亨加紧了对安史叛军总攻的准备与部署。757年闰八月二十三日,唐政府犒赏三军,总攻长安、收复京师的战斗就要打响了。

    九月十二日,总司令(元帅)李豫统率朔方方面军、回纥和西域士兵共15万人(号称20万),浩浩荡荡地从凤翔出发,准备东征。

    二十七日,唐军推进到了香积寺(在今陕西西安市长安区西南)附近,

    在沣河以东布阵。按照部署,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叛军10万人,在唐军北面布阵。

    叛将李归仁出阵挑战,唐军失利阵型稍退,叛军趁机就来抢夺唐军的军械辎重

    。这时,前军将领李嗣业挺身而出,他对郭子仪说道:“今天的事情,要不拼死和敌军决战到底,我军以后胜利的希望就更渺茫了。”说完他立刻脱掉盔甲赤膊上阵,

    手持长刀立于阵前,并大喝道:“挡我李嗣业者死!”他一阵冲杀、所向披靡,杀死敌军十多人,

    唐军阵脚立时稳住。前军士兵也都手持长刀,像铜墙铁壁一样推进。李嗣业拼杀时,他的副将陷入叛军重围之中。

    唐军悍将王难得奋力搏杀。将副将从乱军中救出,自己却被叛军射中眉心。

    王难得不顾疼痛,自己将箭拔下,还扯掉了下垂的眼皮。血流满面的他仍然与叛军拼杀。这种奋不顾身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唐军的士气。

    激战之时,有人报告叛军在东面有埋伏,李豫立刻分回纥精兵进攻其伏兵。

    回纥人凭着马疾刀快,在双方胶着状态下一举奠定胜局。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唐军和回纥军团的夹攻下叛军大败,六七个小时(午时到酉时)的战斗中叛军被消灭6万多人。这是一场惊世骇俗的战役,也是一场生死肉搏

    ,它直接决定了唐朝的命运,也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大获全胜的唐军,由此获得了继续生存和收复两京的权利。

    残余的叛军撤进长安城内,唐军如果趁胜追击,很有可能消灭这股叛军。

    但是,优柔寡断的李豫却以“将士疲惫”为由放弃了这个机会。郭子仪的副手(朔方左厢兵马使)仆固怀恩对李豫建议道:

    “叛贼一定会弃城逃跑。我请求带200名骑兵追击,一定会把李归仁、田乾真、安守忠、张通儒绑来见您。李归仁、安守忠等都是天下骁勇的贼寇。曾经战功赫赫现在一朝战败。这是上天给我们的机会,为什么不要呢?

    要被他们逃脱,再收集部众,又会成为我们的心腹大患,就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兵贵神速,为什么一定要等到明天呢?”虽然,叛军后来的行踪被仆固怀恩说中,但这位皇子总司令实在缺乏统率大军、指挥作战的才能。

    他既不能把握战机,又不能听从仆固怀恩这样智勇双全的将领的建议,致使敌人轻易摆脱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这样一来。无形中就延长了平叛的进程。我们真的搞不清楚这位皇子在想些什么,即就是军队真的很困乏,人家仆固怀恩都不怕累、不怕死,你有什么好怕的?

    再说仆固怀恩只要求带200人。又会带来什么不良影响,就是失败了又会有多大的损失?这常常让我们想起三国时期,诸葛亮不听魏延从子午道进取长安的计谋一样。李豫有限的水平我们一下子就看得很清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