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节 集体葬礼-《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3/3)页

    杨潮默默跟着,他心里也一阵阵悲壮,可想而知那些抬棺的士兵心里,此时肯定也非常沉重。

    在大街上行走了百丈的样子,乐手们带着往西拐向另一条大街。

    一直往西走,几乎走到了城西,终于在一座大庙前停下。

    城西关帝庙!

    杨潮坚持要把他战死的兄弟安放在忠义无双的官老爷庙里,宋濂同意了,庙祝哪里敢反对。

    而且只是临时安放而已,杨潮回去的时候,还是要把这些他带出来的人带回去的,让他们落叶归根,安葬在故土祖坟之中。

    是庙就有庙市,因此古代的庙宇前往往都有一大片空地。

    送葬的队伍就将烈士的棺木抬过了高大的写着‘关帝庙’三个大字的汉白玉牌坊,然后在后面的广场上依次放置下来。

    官府早在这里请来了一群和尚,他们念起经来,还拨弄着带有神秘音调的佛门乐器,做起法事。

    士兵们静静的站立在前面,默默的等待和尚们做完法事。

    这时候杨潮才下令集合。

    五百多人集合在一起,都是身披铁甲,上面还带着殷红的血迹,就是扶棺他们也不曾脱下。

    此时这五百人非常沉静,可是就在昨天夜里,他们有的人还临近崩溃。

    经过那夜的血战,对许多士兵心理都造成了相当的影响,有的是被惨烈的战场洗礼,精神意志升华到了古代戚家军、岳家军的程度,有的则是被血腥惊吓到了,深深的恐怖爆发出来。

    可是现在,经过给自己兄弟送行后,在肃穆的关帝庙前,每一个人却都沉静下来。

    谁不怕死,皇帝都怕死,更何况这些出身贫苦的军户了。

    杨潮不怪他们,更没有道理怪他们,过着天下最苦的日子,受着世人深深的歧视,让他们杀敌报国?凭什么!国给了他们他们,他们是最没有理由去报国的那一群人,虽然他们身上背着‘军户’二字,却跟奴隶一样。

    最该以身报国的是那些国家荣华富贵养了几百年的勋贵们,是那些国家宠幸着,百姓尊敬着的文人,可是勋贵们只知道醉生梦死,文人们只懂得风花雪月,国运衰颓的时候,他们也只是用几句长吁短叹无病shen吟的诗句,就算是给国家的厚待做了回报。

    这些权贵,这些精英,全都指望着底层的百姓去杀敌,去为国家拼却性命淤浴血奋战。

    权力与义务是对等的,杨潮知道他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将这些士兵带到了战场上,公理上来说,对他们不公平。

    于是杨潮带着一股深深歉疚的心情,对自己的士兵们做起保证来。(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