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节 集体葬礼-《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3)页

    只是宋濂虽然现在对这些将士诚恳致谢,但是对待杨潮依然有一些不太在意,除了那天刚刚从城楼上下来外,宋濂再次见到杨潮后,又重新恢复了他文人的那种高人一等的姿态。

    杨潮不太理解宋濂这种感情,但是突然感觉到,宋濂在自己面前似乎有种自备感,是因为懦弱的文人对勇敢的武将的自卑吗?或者说,是一个生性软弱的男人,对另一个勇猛刚强的男人的自卑!

    杨潮倒是不太在乎宋濂的心态,反正大明朝有的是这种既敏感又自卑的文人,而且因为敏感自卑往往表现的格外激烈,这显然证明这个社会的主流文化中,已经生出了极其严重的病态。

    杨潮也跟着宋濂慢慢从军前走过,不过他却不是代表海州百姓感谢将士们,他还没有资格代表海州百姓,杨潮只是将一条条白布,一个一个的替战士们绑在头上。

    这些战士都很配合,因为他们知道,很快他们就要给死去的战友服丧了。

    杨潮的五百精兵,还有海州的三千民壮。

    没错杨潮只剩下了五百人了,海州的民壮也死了两千多,只剩下了三千。

    大部分都是在前夜那场激战中伤亡的,那些烈士就静静躺在战士们前方。

    几千人,用了两个时辰,宋濂才一一感谢完,杨潮也一一给他们戴上了孝带。

    接着杨潮给自己也带上了一条孝带。

    宋濂跟那些耆老更是穿上了孝衫。

    杨潮此时已经到了军列另一边,大声喊道:“战士们,给我们的兄弟入殓!”

    刚刚喊完,棺木前面,那一个个悲伤的妇人一个个跪下甚至立刻瘫倒在地,痛苦起来,悲哭之声在翁城里回荡。

    本来站成一排的士兵们,也立刻行动起来,向前走到那一个个躺在门板上的兄弟旁边,一群人合力慢慢将兄弟的遗体抬起来,慢慢走向棺木,将裹着白布的遗体放进去,然后将门板,准确的说是棺材盖子抬起来盖到棺木桑,用旁边的钉子钉起来。

    妇人们的悲哭持续着,这些钉完棺材的士兵,则一个个站在棺材旁边,脸上是一片肃穆。

    杨潮这时候也用带着悲痛的声音高喊道:“起灵!”

    刚刚喊完,旁边一群群乐手就吹起唢呐,哀乐声响起,唢呐手则一个跟一个往瓮城关门走去。

    士兵们立刻抬起棺材,一个一个跟着乐手指引,踏上给烈士送行之路。

    从朐阳门起,乐手在前,杨潮跟宋濂等海州耆宿跟在后面,后面则是战士们抬着的一具具棺材。

    送葬的队伍排成一条长龙,经过南关城门进入海州城南正街,沿着大街一直往前走。

    大街两边有不少百姓跟随,他们都是自发的,有人在前面抛洒着白色的买路纸钱,有人就是静静的跟着缓慢行走的队伍,一直默默的送行。

    长龙最后还是那些妇人,他们痛苦着跟随着,这些妇人却不是自发的,是官府找来的,但是却都是有亲人死难的家属,没有亲人战死的,还没有资格跟来哭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