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签约(二更求粉红)-《水乡人家》
第(2/3)页
一是棉布数量。先与每家暂定三万匹。但若郭家有能力。只要提前一个月告之,便可增加售卖数量,最高可增至五万匹。
二是交货地点。各家需上门提货,以绿湾村绿湾坝的码头为交割地点。验货上船后,一切问题再与卖家无关。
三是交货时间。郭家当月与哪家交易,只需提前一个月通知。
四是货款结算。郭家要现银交易。
念完,郭大全解释道。之所以要上门提货。是因为郭家人力物力不足,更缺少货运船只,所以才要借各家的力量和路子。不然的话。就郭家生产的那些棉布,自己卖也不是卖不出去,何必费心找大家呢。而现银交易是因为郭家底子薄,怕资金周转不开。
众人听了恍然大悟。
又不禁佩服。郭家要短期内成长,非得如此。
方初疑惑。别的还罢了,那最高可增至五万匹是怎么回事?
他才不会认为郭清哑好高骛远呢,她这么写定有理由。
只是,她凭什么有这么大的把握?
五万匹。合九家之力就是四十五万匹呢。
郭家的作坊还没影,如何一年织出四十五万匹布来?
他注意到这点,其他人也都注意到了。
鉴于郭清哑先是拍卖竹丝画图稿。后又展示织锦和织机,所以对于这棉布问题。他们虽有怀疑,却也暗暗期待,只是揣想不透,郭家要如何做到这点。
合约条款议定后,一切就都水到渠成了。
在夏织造见证下,九家锦商均与郭家签订了合约。
签订完毕,郭家便没什么事了。
方初等人还要继续进行下一轮活动:先争取上用(皇宫)织造份额和官用织造份额;借此次织锦大会上争得的名望,与各路民商、海商签订大宗锦缎、绵绸交易,足要忙半个月才罢。
每次织锦大会,各家成交量至少占据全年六成以上。
正因为如此,每年这个时候霞照才空前繁荣。
郭守业见无事了,立即向众人告辞。
走时小声嘱咐郭大全留下来,哪怕看看,也好长些见识。
谢吟月走了,严未央安心要露脸,借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大展宏图,一为严家争光,二为自己争名,三么,势必要压过谢吟月以往的成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