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庭议-《驿唐》


    第(2/3)页

    李渊因麦紫澜的关系加之李潜此前表现的非常出色,因此对他一直高看一眼,素知他乃是一员勇将,只是不知李潜与李世民之间交往,听到李世民要将李潜调入兵部任驾部郎中以为他对李潜有成见。因为在军中任职可以经常出征,只要能获得军功自然升迁比较快,而担任京官虽然比较安稳却无法再得军功升迁就慢了许多。

    于是李渊道:“柴大将军转任右卫大将军朕没意见。朕不知为何要将李潜转任驾部郎中?”问出这句话李渊就后悔了,若是玄武门之变前他如此问还有些份量。而现在他已被李世民架空存粹是个摆设。只怕问了也是白问。

    没想到李世民并未将李渊的询问当成废话,解释道:“驾部郎中的职责不仅要负责军马畜养还要负责驿传事务,职责非常重大,臣以为需要精干之人方能担任。李潜虽然年轻不过才干过人屡立功勋,且是驿卒出身熟知驿传之事,臣认为他能胜任故而恳请陛下让其担任驾部郎中。”

    李渊听了点点头道:“原来如此。不知诸卿如何看?”

    裴寂第一个道:“陛下,臣以为李潜虽然功勋卓著然而太过年轻,且京中任职者需熟悉政事,李潜一直在军中任职,对政事不熟悉出任驾部郎中不妥。”

    裴寂的老对头萧瑀原本对李潜转任驾部郎中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而且因为麦紫澜的关系,他觉得李潜在京中任职更好一些,可以促进小夫妻的感情。可听到裴寂如此说他心中顿生不满,遂紧接着道:“陛下,没有人能生下来就熟知政事,李潜年轻是不假,不过这正是他长处。年轻人学习东西快且有干劲,只要他熟悉了政务日后岂非能更好的为大唐效力吗?”

    房玄龄熟知李潜与李世民之间的交往,早知道李世民的心意,遂朗声道:“臣同意萧尚书所言。李潜虽然年轻但才干非常,假以时日必能成为栋梁之才。”

    封德彝道:“臣以为李潜一向在军中效力,这几年屡立功勋斩获颇多。此刻突厥、吐谷浑对大唐虎视眈眈,军中正是用人之时,李潜若在继续留在军中效力可堪大任,若调任驾部郎中是否浪费了他的勇武?”

    封德彝说完,朝臣中立刻响起了一阵窃窃私语。很多官员都连连点点头,认同他的说法。

    李潜见状暗自诧异。他一直以为朝堂应是庄重肃穆之地,朝臣应该遵守纪律,不得私下议论不得大声喧哗,想要发言必须得到陛下的准许。那曾想眼前的景象与他想的根本不一样。不仅朝臣们可以随便发言而且还私下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根本不理会李渊和李世民的脸色。

    其实他哪里知道,唐朝是政治最为宽松的时代,只要是有资格出席朝会的大臣都可以在朝堂上畅所欲言,即便是直接批驳皇帝也不会被人视为不敬。相反还会被认为是忠贞直谏。偶尔还有不同见解的大臣相互论辩甚至是大臣与皇帝论辩,论辩到精彩处,大臣们还会用朝笏击掌来为他喝彩鼓掌。

    李世民道:“军中勇武之士多的是不差李潜这一个。且封尚书以为李潜只是勇武吗?外伤急救之法、马蹄铁、摺扇,这些岂是单纯的勇武所能创造出来的?”

    封德彝闻言道:“回太子,李潜所创的这些臣都知道。只是这些与李潜转任驾部郎中并无任何关系。驾部郎中的职责无非是畜养军马保证驿传通畅,只需一个熟悉政务运转的人即可胜任,臣以为李潜才能出众担任此职恰恰浪费了他的才能。”

    杜如晦面带讥讽之色道:“封尚书认为以李潜的才能该担任什么样的职务才算合适?”朝臣们听到杜如晦的质疑,议论声更大了。

    封德彝则一时语塞,顿了片刻才道:“臣只是说出自己的想法,如何用人乃是陛下的职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