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难逃上当-《中华逸史》
第(2/3)页
一个小时后,太平军步兵终于赶到,这回梁富成倒不急了,他令部队稍事歇息,自己则带领几个将军观察地形,商讨进攻方案。
太阳开始偏西,冬日的白天太短,风起了,大地骤然冷下几度。太平军三支千人部队分散开来,开始缓缓向人民军第180团阵地移动。
“来了!来了!”
“好了!好了!”
“终于可以开打了!”
第180团的战士们兴奋起来,落日的寒意被热血沸腾的紧张所驱散,他们等待着长官那清脆的喊“打”声响起。
步兵与骑兵就是不同,由于速度缓慢,太平军步兵没有损失什么,便把路上的陷阱、栅栏破坏殆尽。
待太平军接近至人民军战壕百米内时,第180团参谋长挥起高高的手,无数双期待的眼神注视着他,就等他一声令下了。
“撤!”胖胖的参谋长沮丧地把高举的手放下,轻声而又委曲道。
“有没有搞错?”第180团战士们千辛万苦等来的却是这个结果。
“仗还没有开始打啊!就撤啊?”
“我不走了,要走,你们走!”
满腹牢骚的战士们说着气话,但在同样气得撞地的顶头上司的严厉督促下,他们还是无条件地撤下阵地,向后退去。
三千太平军小心翼翼接近战壕,战壕里早已是空野无人,他们发出胜利地欢呼声。
“怎么回事?人民军如此不堪一击?”梁富成疑窦顿生。
一侧的威武检点趁机进言:“启王!其中必有诈!需多加小心。”
“此有什么奇怪的?人民军急于渡河,无心恋战!其后卫部队见我军人多势众,吓破了胆,慌忙撤退呗!”一个脸生横肉的军帅满脸不屑。
梁富成觉得有理,下令部队追击,检点只得无奈叹息。
人民军第180团故意放慢脚步,待太平军追上来后,与其打打停停,停停打打,十多里路一直这样下来,直到渔沟镇。
渔沟镇离黄河岸边仅有二十多里,人民军第十五军第60师设阵于此,这一线也是人民军第四集团军的整体打击线。
北部宿迁城,扶王陈得才跑进英王帅营,恭敬禀报:“英王!人民军第四集团军的司令部已过黄河,还有人亲眼见敌军统帅许奂登上渡船,驶向黄河江心!”
陈得才是陈玉成的叔父,也是陈玉成的得力大将。在陈玉成的部队中,他们陈氏家族有许多亲戚在伍,且大多身居要职,如扶王陈得才(陈玉成之叔父)、然王陈时永(陈玉成之叔父)、成王陈聚成(陈玉成之弟)、导王陈士才、从王陈德隆等。
“扶王请坐!启王梁富成的部队进到什么位置了?”陈玉成客气道。军中,陈氏家族的人从来都是公事公办,以军阶称之。
“人民军急于渡河,无心恋战,启王梁富成部进展顺利,目前已推进至刘老庄!”陈得才不客气地坐下。
陈玉成找到地图上的刘老庄,刘老庄距黄河河岸不到四十里,人民军几万大军不在此设阵阻击,说明人民军已过得差不多了。他终于确信人民军不可能再耍什么阴谋诡计,现在反而希望启王梁富成部能突进得再快些就好了!
“唉!我也太过小心谨慎了!错过了打击人民军的大好机会!”陈玉成一阵后悔。“令部队加速前进,追上启王梁富成部!重重打击人民军后卫部队!”他即刻下令。
十多万太平军分成前军、中军、后军拖拉上百里,最前端梁富成部已至黄河岸边渔沟镇,而后军还在宿迁城。
陈玉成延续一贯小心谨慎的特点,两万后军出宿迁城后,他还是留下三千太平军守护宿迁这个后退口子。
出宿迁城,过大新镇、穿城镇、至里仁镇、王集镇,陈玉成快马加鞭,一路催促部队赶路,如不能尽可能多地拖住黄河北岸的人民军,那么南岸翼王的压力便重了。
北六河边上,一片繁忙,“为什么不多征集一点过北六河的船?为什么不搭建过河的舟桥?”看见许多的部队拥挤在北六河北岸,陈玉成大发雷霆。
“禀英王!北六河沿岸的船只大多被人民军征集烧毁,搭架舟桥已不可能!”一位负责后勤的将军怯怯禀报。现在不说后军没船过河,便是中军也仅过去三分之一。
“报!英王!大事不好!”后面一匹快马飞至,这是从宿迁城赶来的传令兵。
陈玉成蹙眉,肃然问:“怎么了?”
“宿迁城被一股人民军化装偷袭成功,宿迁城已失!”传令兵痛哭零涕。
“什么?”扶王陈得才大惊失色一把抓住传令兵胸衣,不能置信。
陈玉成冷静问:“宿迁城内的守军情况怎么样?出现多少人民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