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 建居-《金庸世界里的道士》


    第(2/3)页

    “这位萧先生,果然气派不凡呢!”

    “就是就是,虽然没武功,但看着,总有几分压力,像是面对高手一样!”

    “看他拿刀的利落劲儿,不像不会武功!”

    “据说,他也练过武,后来走火入魔,差点儿丢了性命,被咱们大师姐救了,但内功却化为乌有。”

    “怪不得呢,看他的气派,真不像是没练过武的。”

    “这两天三师姐怎么不跟着他了,是不是两人闹什么别扭了?”

    “你净想些乱七八糟的,三师姐是正闭关练功呢!”

    李天勇不理会众师弟师妹们的议论,转头瞥了一眼人群中的杨光远,用力瞪他一眼。

    萧月生提着长刀,步履从容,出了山谷,跨过崎岖的山坡,来到山的另一面。

    两座山谷之间,并没有路,到处都是险石怪林,崎岖不平,寻常人寸步难行。

    他步履从容,脚踩在石头上,宛如脚底有吸盘,牢牢的吸住,慢悠悠的踩过去,如履平地。

    这般境界,有识货之人,必能发觉,已是天人合一之境,石头便是我,我便是石头,不分彼此。

    但他体内空荡荡的,一丝内力也没有,无论他如何催动功诀,仍旧寂然一片,宛如死海,不起波澜。

    体内的情形,诡异无比,他也不知究竟如何了。

    自从上一次走火入魔,被杜文秀施展金针之术救回来,筋骨内的天雷之力消失不见,一切力量都消失不见。

    唯有他的筋骨,远逾平常,九转易筋诀已然进了一层,以心神返观,骨头仿佛变得细密,看上去宛如白玉。

    大道万千,修炼之景,无穷无尽,他如今方有体会,练到如今,他自己也有些迷惘,不知所从。

    前两世时,他都是由道至武,唯有这一世,想走捷径,以武入道,偏偏阻挠重重,关碍无数,动辄误入歧途,实在艰难无比,怪不得数百年来,除张三丰以外,未有以武入道者。

    他如今的情形,好像一切回到了原点,没有内力,除了筋骨异于常人,神识强大,却是比开始时要好一些。

    好在,他虽然没有内力,但浑身力气惊人,施展剑法,足以自保,故能安然自在,静心思索体内的情形,整理修炼的思路。

    来到小山谷前,清风吹拂他的青衫,掠过他身后的郁郁绿草,他一动不动,凝神思索。

    片刻过后,他踏前一步,来至一人高绿草前,挥刀斩出。

    “嗤”宛如布帛撕裂,一道弯月般的寒芒在空中浮现,绿草纷飞,化为粉末,随清风飘动,散发出浓郁的青草气息。

    他脚下缓缓移动,长刀挥动,绿草纷飞,化为粉末,将地面染成了绿色,他仿佛踏着绿地毯向前。

    一会儿的功夫,他由外至里,来到了小湖边。

    小湖清澈如镜,湖边绿草更盛,郁郁葱葱,他沿着小湖转了一圈,将这些绿草都斩为粉末。

    他忽然一顿,长刀停下,绿色的粉末仍簌簌落下。

    他在一株小草前蹲下,眉头蹙起,打量片刻,点了点头。

    伸手自怀中取出一枚白玉佩,晶莹温润,他凝神注视,缓缓的,玉佩的光泽越来越盛,仿佛注入了一道清水,在其中流转不停。

    他随后将玉佩埋在这株小草旁边,小草缓缓消失,仿佛慢慢的沉入水中,最终不见。

    随后,他又开始挥刀斩草,一上午的功夫,大半个山谷的野草被他斩成粉末。

    李天勇练完功,拉着杨光远过来,半是好奇,半是想让四师弟破开心结,免得一直纠缠在心中。

    见到山谷中的模样,两人登时惊讶,原本以为,他会汗流浃背,呼呼喘气,山谷中草木原样不变。

    他一个没有内力的寻常人,大病初愈,与武者的气脉悠长岂能相提并论?!

    见二人过来,萧月生停刀,插在地上拄着,朝二人招招手。

    李天勇走上前,打量着萧月生,又转头看空荡荡的周围,犹难相信:“先生,好手段!”

    杨光远亦是打量四周,凝神运功,怀疑三师姐来此帮忙,萧观澜没有内力,纵使刀法再精妙,也难独自完成。

    青草化为粉末,落在地上,源源不绝的散发着浓郁的气息,若是一星半点儿,味道淡一些,闻着清新泌人,但太过浓郁,即使清新之气,仍有些刺鼻。

    萧月生笑道,“你们既然来了,就帮忙罢!”

    “正有此意!”李天勇笑意,自腰间缓缓拔出长剑:“人都说,武功练得好了,杀人如割草,……今儿个我就试试割草是个什么滋味!”

    说罢,长剑一闪,拧腰在身前一划,划出一道银白匹练,飘至郁郁葱葱的青草根上。

    唰的一下,一片青草倒下,铺成整齐的一排,他踏着它们向前,再次一划,洒出一片银光,射入草丛中。

    转眼之间,他十几剑出去,辟出一大块儿,趁着回气之机,转头望向萧月生,神情一凝。

    长刀在萧月生手上,宛如一枚绣花针,他轻松自如的左一挥,右一斩,在空中划了个十字,左右两边的草顿时浮起,像一块儿地面浮起来般。

    绿草升上半空,炸裂成粉末,随着清风簌簌飘落,绿草的气味随之飘散开来。

    他心中一动,忽然怀疑,这位萧先生是否真的没有内力。

    绿草斩断,并不难,但一下子浮到空中,炸碎开来,这般二重劲道,实是精微奥妙,若没有内力,岂能施展出来?!

    他的思绪又被杨光远所打断,杨光远的动静太大。

    紧抿着嘴唇,双眼坚凝,长剑在身边挥动,幻出一团银芒,笼罩在四周,如一只银质圆球。

    他大步前行,一路所遇青草莫不化为齑粉。

    这般气势,宛如对敌杀场,眼前敌人,皆化身草芥,当者无不披之,实是雄浑而豪迈。

    李天勇却摇摇对,暗自一笑,这个四师弟,是跟萧月生在别苗头呢,还是心中不服气呀。

    这也难怪,萧先生没有内力,宛如常人,没有自保之力,四师弟岂能真的心服口服?!

    想到此,他摇头一笑,也将剑法施至极致,浑身银光环绕,大步向前,青草纷纷化为粉末。

    人多力量大,仅是一个时辰,山谷里已变得空荡荡的,仅有南面留了一片地带的草,是用来阻拦灌入山谷的强风。

    三人坐在湖边,清风灌入山谷时,被谷口的草一拦,顿时减弱,凉风习习。

    经过这一个时辰,即使二人内力不俗,也觉得血气沸腾,浑身燥热,凉风吹在脸上,最是舒适。

    周围弥漫着的青草气息被湖边的水气一净化,清淡了许多。

    三人并肩坐在湖边,眼望清澈如镜的湖水,手上各拿着一根钓竿,乃是萧月生所做。

    他小院中的青竹有几株枯萎,恰好用来做钓竿,长短与粗细俱都合适,也是难得的巧。

    “萧先生,你从前练的是刀法?”李天勇右手举着竹竿,左转头。

    萧月生摇头一笑:“我练武功,纯粹自娱,而性子又不定,贪新鲜,刀法剑法,都有涉猎,却博而不精。”

    “呵呵,萧先生忒谦了,就你这刀法,还是不精?!”李天勇呵呵笑道,摇摇头。

    “差得远。”萧月生摇头,手上的竹杆一动不动,目光聚焦在远处,若有所思。

    李天勇笑呵呵的问:“那……先生眼中,最高明的刀法是何模样?”

    “最高明的剑法么……,只有四个字!”萧月生沉吟着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