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看住男人的钱不能说错了。农村里差不多家家都这样,男人出门兜里有几个钱,回来还剩几个钱。花钱都干啥了,都说上来,要是交不了账,那坏了。两口子有时候为了一两块钱就能干一仗。 你是不是拿钱给你爸你妈了?你是不是攒钱给外面的相好的了? 主要还是怕拿钱贴补父母那边,这也不是一家个例。有的媳妇就说了,要给你爸你妈买啥,你说出来咱商量着办。别弄的鬼鬼祟祟的。偷着补贴好像儿媳妇不孝顺似的。可还是每每的杜绝不了这种现象。反正有时候账对不上了,肯定是忘了还有啥零碎账给忘了,压根不是昧下钱财干别的了,可一对不上,这就是事,前面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得被翻出来,翻着翻着就吵起来了。 日子紧巴,一分一厘都得算着来。 因此,乡下媳妇真就跟何小婉似的,哪怕不会闹的这么难看,但性质是差不多的。如今这两千块钱,可不是小钱。 何小婉的办法极端了一些,但目的还是看住男人的钱包。 在她看来,老三算是有前科的人。外面的狐朋狗友多,谁知道这钱装到身上他会拿这干啥。烂义气的劲起来了,贴补谁去了都不知道。 攥在手里存着,借来的钱嘛,将来是要还的。被他糟践完了,将来拿啥还? 何小婉还真是这么想的。 到家了,手里的一千八又把自己攒的钱里拿出两百来添进去,凑了一个整数存在银行去了。这么大一笔欠款,将来就是老三挣不了,这钱取出来还了,也就是了。 咱不欠谁的。 等给九月一号,给孩子报名了,回来就接到老三的电话。 他此刻人已经在鹏城了。 “……这边变化大的很,曾经到过的地方如今都不怎么认识了。”老三在电话里很兴奋,“我还没找到落脚的地方,不过放心吧,这边好混……别担心,跟你三嫂说一声,我到了,别担心,大概三两个月的,就能回去一趟。” 挂了电话林雨桐寻思,这三两个月的就能回来一趟,是啥活啊? 只怕就是倒买倒卖。 这玩意有一阶段,是挺挣钱的。 要是何小婉没拿那一千八,只怕下个星期,老三都能带着货回来。 正说何小婉呢,英子的电话打过来,说的还是何小婉,“……她娘家婶子没了,这礼咱们得走吧。” 亲婶子的话,何小婉算是孝女,人家肯定会给金家报丧的。 那这礼肯定得走。 林雨桐就说:“姐,你把该准备的给我也准备一份,埋人当天我回去。” 提前要准备花馍这些东西,还有猪头,得给何小婉把脸面撑起来不是。 “水果干果就不要准备了,我这边拿。”她这么交代。 这事其实去一个人就行了。 肯定是自己去的。 何小婉是孝女,完了得有人搀扶着去陵地里送葬。夫家有事,是娘家嫂子弟妹或者姐妹搀扶。娘家有事,这得夫家的妯娌或是大姑子小姑子搀扶。 大小姑子没有,肯定得亲妯娌上了。按照老大和老五家的办的那些事,何小婉肯定是叫自己和英子搀扶她的。 当然了,自家这边办事,人家何家没掉链子,从头到尾的,都办的很体面。 晚上下班,四爷开车,两人赶回镇上,人得先露面,过去祭奠一翻的。 这边车一停下,何小婉就迎了过来,孝服已经穿上了。 进了门,礼房就给林雨桐和四爷发了一尺的白布。作为亲戚家的晚辈,也是应该的。 两人也没把布往头上缠,就缠在胳膊上,过去恭恭敬敬的给上了香。那边孝子才起身过来跟四爷说话。 这边跟林雨桐说话的是何小婉娘家的堂嫂。都是一个村上的人,也都认识。 林雨桐就说了:“这也太突然了……” 何小婉就在一边说:“谁说不是呢?老三走的时候我们还来看婶子了,这才几天,老三刚走,如今想联系他都联系不上,赶不上送婶子一程。” 侄女女婿是要披麻戴孝的,赶不上回来,何小婉自然是要辩白一翻的。 这堂嫂就笑:“赶不上就赶不上,生能算来,死可算不来。你婶子也不怪。反正瘫了那么长之间了,如今也算是解脱了。” 曾经伺候过瘫在炕上的老人的人,都明白这话的意思。 真的!太遭罪了。 寒暄了几句,四爷那边也说完话了,两人要赶回县城,不能多留。 就这,这些何小婉的娘家人,都觉得挺有面子的。金老三虽然不在,但是人家金家把何家的事很当事嘛。 何家的家族大,孝子孝女一群,当然了,大部分都是侄子侄女,还有堂侄子堂侄女,再加上孙辈,乌泱泱的能跪半院子。 出来送的时候,一大群人。 林雨桐都把副驾驶的门子拉开了,猛地就听到里面一声哭喊:“不能走!不能走!我妈死的冤枉……我妈是被害死的……来人啊……帮我报案啊……” 这还没给人反应的时间呢,从里面跌跌撞撞的就跑出一人来,披头散发的,挡在了车前面,“你们是干部,是大干部,杀人的案子,你们管不管?” “三姐!”何小婉把人拦了,“桐回去还有事呢。家里老的老小的小,离不得人。你别闹了……”说着就对林雨桐摆手,叫他们赶紧走。 办丧事的事情闹丧,特别常见。 有出嫁的女儿回来闹,说是嫂子弟妹虐待爹妈的。有女人的娘家拦着不叫出丧的,反正在农村的时间长了,这种事就见怪不怪了。 就是趁着家里出事了,这么多人在,在众人面前故意叫主家丢丑呢。 就跟那时候三兰子各种作一样的事很多。 林雨桐和四爷也当是人家的家务事呢。你说这事管的来吗?胡闹腾呢。 见何小婉出面拦了,四爷跟主家打了个招呼,就叫林雨桐上了车。倒了车出巷子,回县城了。 四爷露了一面就行了,埋人这天,林雨桐去了。 香蕉芒果这些水果带上,再加上英子准备的花馍猪头,很是像样了。金满城家也来了,大面上也做的不错。花馍、一吊子肉替代猪头,苹果梨两瓶罐头这是水果,又有花生核桃枣子和软枣,算是四样干果。 软枣这东西,其实不稀罕。就是那种没经过嫁接的软柿子树上接的果子,跟酸枣的大小差不多,皮包着核,野生的就很多。没啥零嘴可吃的时候,孩子们爱摘这个吃。 这两年摘这个的都不多了。 这算是弄来的一样凑数的。 哪怕知道是凑数的,但其他的往那里一放,很像样子了。 马小婷根本就没来,她俩个孩子都不大,不能去哪的。只叫老五过来上了十块钱的礼金就走了。 可有三份很像样的礼,何小婉在娘家就很有面子。 在这些侄女里,她这样的算是头一份。 几个妯娌凑在一块说话。何小婉就说李仙儿:“到底是在县城,穿的就是不一样。” 秋后的母老虎有些热,李仙儿穿着长裙子,外加高跟鞋。 矮胖的身形并不能阻挡人家找寻美,果绿的裙子穿上走路都不一样了。 李仙儿嘎嘎嘎的笑,把穿着高跟鞋的脚伸出来,“这双鞋花了三十多块钱。” 吹牛!那就是七八块的货。 是那种里面用硬纸板做出来的鞋,不耐穿。 一泡水就完蛋。 可谁去拆穿她? 英子去县城逛街,是跟林雨桐一起的。两人也见买这种鞋了,路边摆摊子卖的,八块钱一双,十五块钱两双。 又不是乡巴佬,还真不知道啥事啥价钱了。 她就说:“大嫂子这是享福了,我是穿不了高跟鞋。板鞋穿上就行。” 薄薄的塑料底子,白色的。鞋面是黑的,偏带的。如今可流行了,一双十来块钱,穿出来算是体面的。 何小婉脚上的鞋烂,这不是没好鞋。只要是她是孝女,找一双烂鞋出来缝白布戴孝呢,不能糟践了好鞋。这会子啧啧有声的道:“只怕赶上桐脚上穿的了。” 林雨桐脚上的就是一双浅口的黑色皮鞋,低跟的,特别职业的那种鞋。至于价钱,还是别问。这玩意是四爷找鞋匠专门定做的。手工费一双都上百了。 她只笑:“跟大嫂子脚上的差不多。” “桐是不穿高跟的……”李仙儿就说,“她个子太高,要不然我都给桐带一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