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四章 得来全不费工夫-《大明混世王》
第(2/3)页
“呵呵!张大人,本官早就听说你精通三礼,熟读经史子集,是个有才之人。张大人呐,你倒是给本官说说,你感觉他们之间是谁对谁错呐?”秦厉微笑着问道。
显然张聪就想一吐为快了,秦厉这样一问,好像正合了他的心思,说道,“秦大人,下官只是个小小的礼部主事,没见过啥世面。不过秦大人刚才说下官精通三礼,倒是有些过了。下官显然算不得精通,但下官确实也读了几遍。所以在皇上改爹这件事情上,下官也是有些想法的。
当然了,这些想法有可能不对,也有可能不和秦大人的心意。秦大人就权当下官乱说一气吧。
秦大人,在下官看来,礼部尚书毛澄等一众老臣纯粹是在胡闹呐。自古以来,人都是爹生父母养的。亲爹还有可以选择的吗?难道亲爹能改吗?
皇上的亲爹是兴王那就永远是兴王了,哪里有是弘治皇帝的道理。依下官看,这毛澄等人纯粹是在没事找事,没礼搅三分,他们这是在欺负皇上年幼呐!”
张聪在刚刚开始说的时候,显然有些犹疑,吞吞吐吐的。可说到了后来却是口若悬河,毫无顾忌,唾沫星子满天飞,神采飞扬了。他说完后便瞪着一对小眼睛看着秦厉。
乖乖隆地咚!这张聪说的话正说在了秦厉的心坎上,秦厉这时候就突然来了精神。怎么的?莫非他就是我要帮助嘉靖找的人吗?若是这样的话,那可就真应了那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呐。
秦厉情不自禁的点头,道,“恩,说的好,张大人果然满腹才学,对三礼的研究颇深呐!”
被秦厉这样一夸赞,张聪顿时有些得意忘形,他呵呵笑着说道,“秦大人,看来秦大人个下官的看法相同呐,若是这样的话,下官就更加放心了。秦大人,下官针对这件事其实是写了些看法,写了些贩反对的理由。秦大人不如一观。”
张聪也不等秦厉同意,便兴奋的从袖兜里掏出一张折叠的很方正,看似他分外珍惜的纸张。
也难怪了,酒逢知己千杯少,对于张聪来说,他这样的观点其实是不敢当着朝中老臣们拿出来的,那样的话,那还不是要给众老臣的唾沫星子淹死呀?
关键就是被唾沫星子淹死了,张聪也得不到任何人的支持,得不到任何人的同情。一句话,知音难觅,难觅知音。张聪就找不到一个和他一样观点的人。可是今日总算是碰到了秦厉,而秦厉对他这一套理论赞许有加。
张聪马上意识到了可能他的机会来了,他要时来运转了。秦厉认同他的观点,秦厉是什么人?那可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呐!秦大人若真是在皇上跟前为自己美言几句,尤其是在把自己对皇上的支持说出来,那自己是必定会受到重用。
张聪非常清楚,现下的嘉靖皇帝可能就陷入了为难的境地。嘉靖想让他亲爹当太上皇,可是满朝大臣没有一个支持者。那此时的嘉靖焉有不颓废,沮丧的道理。嘉靖现在最缺少的就是他的支持者呀。
张聪兴奋不已,他伸出双手将纸张递给秦厉。秦厉接过来,旋即观看,但见上面写着:朝议谓皇上入嗣大宗,宜称孝宗皇帝为皇考,改称兴王为皇叔父兴王,兴王妃蒋氏为皇叔母兴王妃者,然不过拘执汉定陶王、宋璞王故事,谓为人后者为之子,不得复顾起私亲之说耳。
比有言者,遂谓朝议为当。恐未免胶柱鼓瑟而不适于时,党同伐异而不当于理,臣固未敢以为然也。
夫天下岂有无父母之国哉!臣厕立清朝,愤痛心,不得不为皇上明辨其事。《记》曰:‘礼非从天降也,非从地出也,人情而已矣。’‘故圣人缘人情以制礼,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异同,明是非也。’
今武帝已嗣孝宗十七年,臣读祖训曰: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
今武帝无嗣,以次属及,则皇上之有天下。真犹高皇帝亲相授受者也。故遗照直曰:兴王子伦序当立。初未尝明著为孝宗后,比之预立为嗣养之宫中者,其公私实较然不同矣。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