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临帖要诀-《若修儒道》
第(2/3)页
“临帖要诀第一点就是:字无百日功,学书贵有恒。书圣大人临池学书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练习书法贵在坚持。其实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一样,只有持之以恒,才能心想事成。”
“下面我要说的是第二点:临帖不在多,贵在真掌握……”
杜若一边讲述着临帖要诀,一边在这些口诀之中穿插着一些小故事和小笑话,课堂的气氛逐渐活跃了起来。讲到“笔墨结构看章法,有骨有肉为精品”的时候,一名学子举手发问:“请问杜姑娘,如何才能写出有骨有肉的书法作品呢?”
杜若轻轻一笑,答道:“这就涉及到运笔与用墨的问题了。笔法是谈使转,墨法是谈肥瘦。使转关于筋骨,筋骨源于力运;肥瘦关于血肉,血肉源于水墨。而笔法、墨法的要旨,又在于‘方’、‘圆’、‘平’、‘直’四字,方圆于书道,名实相反,而运用则是相成,体方用圆,体圆用方。划欲平,竖欲直,说来平常,实则难至。其实这便是我们要不间断地临帖,不间断地练习的原因,只有反复的练习,将先辈书法名家的每一个笔画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并且用心去感受每一个笔画的力道、使转,长此以往,才能够做到力凝五指之上,墨淌笔尖之下。”
另一名学子马上站起身来问道:“那么只要将每一个笔画用心掌握,就能够写出好的书法作品吗?”
杜若摇头笑道:“这当然是不行的。要想写出好的书法作品,除了笔画之外,还要注意字的间架结构。笔画与结构的关系,就好比一个人面对着一堆各式各色的衣衫,且不论衣衫的质地如何,按照正确的组合方法穿戴才能穿得好看,若是不顾顺序和位置,就将所有衣衫乱穿一气,即便衣衫的质地都是绫罗绸缎,穿出去也只能贻笑大方。”
听了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众人都是一笑。接下来,杜若继续讲解字的间架结构:“结构就是讲点划、位置、多少、疏密、阴阳、动静、虚实、展促、顾盼、节奏、回折、垂缩、左右、偏中、出没、倚伏、牡牝、向背、推让、联络、藏露、起止、上下、仰覆、正变、开阖之次序,大小长短之类聚,必使呼应,往来有情。广义一点讲,关于行间章法,都可以包括在内。”
“汉初萧何论书势云:‘变通并在腕前,文武造于笔下。出没须有停优,开阖借于阴阳。’后汉蔡邕的《九势》中说:‘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转笔宜令左右回顾,无任节目孤露。’书圣王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云:‘起不孤,伏不寡,回仰非近,背接非远’,这些话都是在讲,学书先学点画结构,而后学行间章法。结构,是书道上面的方法,也是艺术上面的技巧。”
杜若一边说,一边拿出了笔墨纸砚,暗用悬纸之力,开始为学子们做示范:“比如说,头顶长者宜回展右肩,如宁、宣、尚等等文字。字体方者宜峻拔右角,如国、周、用等等……”
杜若一边讲解一边书写着为学子们做示范,而坐在讲坛下面听讲的众人则是专心地边听边记,就连最不看好杜若、等着看杜若出丑的冯其伟同学,也沉浸在了杜若老师所讲述的书法之道里面。
岳川更是一边做笔记一边想,其实这些内容跟小师妹平时给他讲的东西差不多,唯一的区别是此时站在讲坛上的小师妹看起来更严肃一些,而给他一个人讲课的小师妹虽然认真,但却亲切很多。
旁听的几位夫子和周子兴也被杜若吸引了全部的注意力,司马大将军在心中对杜若所表现出来的谦逊、沉稳和智慧暗挑大指,他发现,他越来越看好殿下心仪的这个姑娘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