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了也白打】-《双枪皇帝》
第(2/3)页
杨行勇早被揍清醒了,此时也只有垂头丧气,恨不得搧自己几耳光,当时怎么就那样犯浑,说出如此大忌讳的话呢?
侍立一旁的杨启智也无奈叹息,他这兄弟职位虽不高,但掌握禁军,是一等一的要害职务,可谓职低权重,又是太后内侄,就算是那一向霸道强横的张世杰,也不敢轻易下此狠手。
但是,坏就坏在这兄弟把脸凑到别人的拳头去了——没错,就是欠揍!
你说话的对象要是马南淳或者江风烈,或许还没什么,顶多是一顿怒目加喝斥而已,但当着正主的面说,人家能饶你?只不过,这赵猎下手也真狠啊,他是真敢打……
杨启智摇摇头,看来赵猎也知道那赵旦之事,明白自己没了指望,也顺着脾气发泄一通。这气量,不过如此。
丹墀之上的杨太后终于说话了:“大兄,勇儿失言,也是急怒攻心所致,他都这般模样了,你就不要太苛责了。这孟备也真是,无非就是讨要八支枪么,勇儿虽操切了些,不给就不给吧,何必下此重手?唉……”
杨亮节深呼吸几下,慢慢压制怒意,也不看杨行勇,只看向杨太后,突然转移话题:“那赵旦之事,太后以为如何?”
身为上位者,杨太后可以礼下于人,称杨亮节为兄,但杨亮节可不敢直呼其妹,仍以太后称之。同样,就算是哀号告状的杨行勇,也不敢称姑母,只以太后称之。就算是一家人,国事可以当家事商量,但称呼这个却不能乱来,这就是礼,礼不可废。
杨太后心里哪还不知兄长之意,心里一痛:“大兄,昺儿可是你的外甥啊……”
杨亮节脸上露出悲痛之色:“太后,国不可一日无君,更不可百日无君。自厓山之后,迄今已度一个春秋,朝野物议纷纷,若不尽快立新君,只怕不利于接下来发诏号召天下豪杰义士勤王啊。”
说起来杨亮节也着实心痛,少帝赵昺毕竟是他亲外甥,打断骨头连着筋那种,比一个毫无亲缘关系的赵旦不知强多少。但他明显比杨太后更现实,也更理智。知道太后垂帘听政一时可以,但不宜太久,尤其是还有像嗣秀王这样的宗室存在的情况下。
行朝这一年来,不是四处漂泊就是争战,几乎一日不得安宁,而且又没有宗室可选——赵猎固然是宗室中的优绩股,但表现得太抢眼了,以至有心人担心控制不住,对此保持缄默。
而现在行朝至少有半年时间喘息,并且更有了替代者,一个非常好控制的宗室,必须尽快抛去幻想(少帝复生?),立为储君,以绝某些人的妄念。
一提这个事,杨太后就想起沉海的儿子,以袖掩面而泣。
这场面杨亮节氏父子这一年来已司空见惯,杨氏兄弟很娴熟上前安慰,杨亮节则稳坐耐心等待。
大约一炷香后,杨太后止住悲声,轻叹道:“那旦儿身体如何?”
杨亮节道:“经多位医侍调理,已有好转,童子身体正处生发之际,想必今后会越来越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