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降临地球-《舟游诸天》


    第(2/3)页

    意识延伸而带来空间感知上变化,给人的感觉自然像是在天上飞了。

    飞翔的感觉很令人迷醉,但元皓还能把控得住。这时,在他的耳边传来平远的声音:“测试开始……请将流萤向后左延伸10厘米……”

    “流萤”这是触手系统的代号。从人类的资讯中得知触手不是什么好东西的红后和平远给自己的造物取了这么一个名字。

    流萤,流动的萤火虫。

    听起来也确实有几分的美感。

    测试是十分枯燥的,同样的事情反复的做,以求出其常态线性关系。虽然因为空间的缘故,元皓的测试不可能向极限距离方向发展,但用来测试围观运作还是能够做到的。

    从分米级别开始,朝厘米、毫米、微米、纳米级别发展……元皓被要求在相应的空间里做出相应的反应。

    组成“流萤”的颗粒本身的“细胞”都只有毫米级,那要向下进入更细微的操作,自然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即使加上元皓本身的操控能力,他最多也只能在微米级别上进行简单的构建。至于更细微的操控,眼下这套“流萤”还无法达到。

    “要是能更进一步就好了……最好能够达到纳米级的地步。”

    时间如白驹过隙般飞逝,当小艇接近地球引力圈的时候,元皓已经将“流萤”升级了半代,并完全熟练掌握了它的运用。

    此时组成“流萤”的颗粒已经从原本的0.5毫米大小,变成了现在10微米大小。它发动起来,悬浮在空中的时候,看上去不像是一团团舞动的沙粒,而像是一团朦胧的烟云,模模糊糊令人不可捉摸。

    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水准了。不过,元皓对此依旧不满意。他的心挺大,自然想要更好的。至少,他希望能够把这个两米大小的操控舱给整合起来,让他变成能够附着在自己身上,甚至进入自己身体的玩意。

    “……最好能像传说中的法宝那样融入自己的身体里啊。”元皓说出自己的期待。

    “这不是那么容易的啊。其实以我们的科技,别说微米级别的,就算是纳米级别的机器人我们也能够完成。但……机器人容易缩小,但驱动机器人的能量体系却不行……

    我们使用的米氏反应炉已是现阶段最小的米氏反应炉了?还要再小,热核反应堆以无法做到,只能朝冷核聚变方向发展。”红后解释着并给出建议。

    “从热核聚变到冷核聚变!这哪有那么容易……”红后的建议元皓觉得不靠谱:“或许等以后我们可以从具有相应技术的世界想办法。但眼下……或许考虑这个世界的能源更靠谱一些。”

    “你是说……生物能驱动么?”红后听着,迅速的进行分析:“不行,生物能的力量还是太小了,他并不足以驱动这么大的系统。”

    “那就尝试进一步缩小系统的体积,简化系统的线路……而且,一般人的生物能不够,可我却是例外的,真气内力,这应该也算是生物能的范畴。”元皓微笑着眯起了眼睛。

    “咦,这么说也有点道理啊!”红后的声音略微提高了一些。元皓看得出来,她很有些兴奋:“让我想想……让我想想!”

    她说着闭上了眼睛,开始了沉思。只是这沉思只是表面上的,事实上对于电脑人来说,他们是无所谓思考的,所有的思考对他们而言都是计算。

    计算其中成功的可能性,计算种种逻辑。而他们的计算都是针对已知的推演,而对于计划外的未知,他们却很难有什么想法。

    无法追寻未知,自然就不可能创造性的开创什么。

    这一点桎梏,让诸如红后、平远、造物主这等机械生命没有了开创未来的可能。

    不过,机械文明虽然无法开创未来,但对已有一切的推演进化,却是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他们完全可以依靠计算,将其中存在的最大可能求得。

    红后毕竟是一个世界顶级的人工智能,尤其在经历了终结、高达世界的技术洗礼,获得了更多已知之后,她在元皓闭关修行的那些时间里对自己的内核以及运算硬件进行了一番升级。升级之后的结果,便是她现在的计算能力达到了原本千倍之上。

    不过沉思十分钟,她便将这件事的可能性算计的差不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