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发愿三境-《修成佛》


    第(2/3)页

    而这同时,又是一个起点。

    他在明悟无愿境界的同时,也站在了精进的境界上。

    而且,这一刻,慧觉忽然也明白了。

    自己以前,将心宗四大行,对等于四果境界,是错误的。

    四果的境界,只是用来衡量佛法和神通的境界。

    却并不适用于心灵的修为。

    四大行,就是四大行。

    神通是神通,不可并列而论。

    大笑之后,慧觉重新回复平和的目光朝着周围看了看,然后双掌合十,念了一声佛号,

    “阿弥陀佛。”

    “小僧失礼了。”

    话语落下,他的身影便从原地凭空消失了。

    “没了?!”

    “真的没了?!”

    “和尚不见了!”

    街上的行人和路边的商户看着消失的慧觉,一个个顿时全部露出难以置信的神情。

    他们的目光忍不住的四处寻觅,却哪里能够找到慧觉的身影。

    慧觉的身影凭空消失,再出现的时候,他已经来到了原县县衙的大门口。

    原县县衙大门敞开。

    两个差役守着大门,大门的右边,放着一口登闻鼓。

    这一面登闻鼓,就是用来给百姓击鼓鸣冤。

    只不过登闻鼓,不是随便可以敲的。

    前周朝,就有规定。

    衙门的登闻鼓,不得擅自敲响。

    但是鼓声一响,不管县令在做任何事情,都必须立刻身着官服,进行升堂。

    只不过,前朝规定,敲击登闻鼓者,不管有理无理,首先杖责三十。

    皇宫之中,同样也有一口登闻鼓。

    登闻鼓一响,天子都得立刻上朝。

    但敲击登闻鼓,只有敌军围城,或者太子薨没,这样的情况,才可以敲击。

    若是有大臣死谏,同样也可以敲击登闻鼓。

    但鼓声一响,不管天子听不听从你的谏言,敲击登闻鼓的大臣,都只有以死谢罪。

    这也算是前朝比较不仁道的地方。

    相比于前朝,律法严苛的大秦,反而在这方面没有那么严苛。

    大秦百姓,府衙之外,敲击登闻鼓者,若是有冤情诉者,无罪。若是无事狭戏者,杖八十,充没为奴。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大秦律法,在这一点上面,反而显得有些人性化。

    而在朝廷之中,却是取消了登闻鼓。

    只是在咸阳帝宫之中,上朝的麒麟宫外,有一口麒麟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