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总为浮云能蔽日(8)-《头条记者》
第(2/3)页
小罗接过去加热了,孙晓对萧寒说:“百科全书,介绍下黄酒,是不是有药效。”
萧寒笑了笑说:“黄酒有舒筋活血的功效,也有药引的效果。但黄酒最大的功劳是为唐诗做的贡献——我们国家白酒蒸馏技术应该是宋开始,唐朝时候喝的大多是黄酒,李白传下来的诗作有一千一首,其中二百多首都跟酒有关系,”
李正天接话说:“李白斗酒诗百篇,这个酒是黄酒?”
点点头,萧寒接着说:“虽然无从考证,但黄酒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酒类之一,就源于咱们中国,且唯中国有之。黄酒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约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咱的老祖宗就独创了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
孙晓说他知道黄酒有大米做的有小米做的。
萧寒说是,黄酒大致有四种原料,产地较广,品种很多,咱北方大多都是黍米黄酒,就是以米曲霉制成的麸曲为糖化,发酵剂。
说到这里,萧寒转头对李正天说:“李白的酒量可能没有我们想像中那么大。因为他饮的不是我们今天常见的白酒。在唐朝,白酒还没真正出现。早期的酒在酿制方法和口感上更接近于今天的黄酒。目前流行的白酒的酿制技术到元朝才渐渐成熟。明清时代,白酒才逐渐取代了黄酒,成为中国人餐桌上的主角。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唐朝的诗人和宋朝的好汉都可以大碗喝酒。虽然黄酒喝多了照样也不好受,但是它的口感、酒精度数和对肠胃的刺激程度却与白酒完全不同。
因为黄酒的酒精度数低,所以文人来了兴致就可以肆无忌惮地狂饮。即使这样,唐朝诗人的酒量也没有我们想像的那么大。现在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李白斗酒诗百篇’中的‘斗酒’到底有多少酒——根据古代的容量标准来换算,斗分大斗小斗,大斗大致就是现在的十二斤酒,小斗呢是现在四斤左右。”
小罗提着热好的黄酒壶过来:“主任,你脑子真好,什么都是一套一套的,我是佩服的不行。”
孙晓笑了笑:“不要叫主任了,马上就是我们报社的副总编了。”
李正天与小罗马上都流露出惊喜:“真的?”“真的?”
萧寒摆摆手:“孙大主任,你这算违规啊,咱吃饭吧,还没公示呢,不能乱说。”
孙晓说当然,我看今天就咱几个人,都是自家人才说的嘛。
小罗马上说:“我去炒俩好菜庆祝下。”
无法拒绝,看着小罗进了厨房,萧寒掏出钱包递给李正天:“一会你去把账结了,他这小店最近生意一般,不能白吃人家,他也有一大家子人要养活呢。”
正天没有接:“主任,我有钱,一会去埋单就是了。”
萧寒把钱包扔过去,笑着说:“今天我请客,你省几个钱办你的婚礼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