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总为浮云能蔽日(2)-《头条记者》


    第(2/3)页

    催眠师很慢地数一二三四,果真数到五的时候,病人醒来,发现自己的视力已完全恢复。

    《圣经?新约》中有耶稣让瞎子重见光明,让跛子立刻能走,让死者(假死状态)复活的记录,如果真有耶稣此人,那他也应当是个心理学高手,擅长做心理暗示,并熟知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可以带来的实际效果。

    他滔滔不绝说了这么多,对方就一直听着不说话,看他停住,然后笑了笑:“请喝茶,我不告诉你好茶坏茶,你自己品味。”

    萧寒觉着自己说的有点多了,于是也笑笑再次端起杯,茶杯刚到嘴边一股茶香已经扑鼻,再慢慢喝一口,确实舒服美味,不自觉就点头说:“好茶。”

    那位老板也喝了一杯,然后说:“许多生机勃勃的人,一旦知道自己患了某种疾病后——特别是“不治之症”如癌症——精神立刻萎靡不振、卧床不起、不思饮食,病情迅速加重,甚至在短时期内死去,其中很大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心理暗示的缘故。

    我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位瑞典老妇人只是患了感冒,但由于教堂牧师在一天内探望了她三次,因而怀疑自己是患了绝症。几天以后,她便因精神崩溃而去世。”

    萧寒叹口气,不说觉着如鲠在喉,于是接着说,我看过英国作家索利恩所著的心理小说《新鲜空气》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主人公威尔逊喜欢新鲜空气的程度,无人能及。一年冬天,他到芬兰的一家高级旅馆住宿。那年冬天奇冷,因而窗子都关得严严实实的,以防寒流袭击。

    尽管房间里舒服无比,但威尔逊一想到新鲜的空气一丝都透不进来时,他非常苦恼,辗转难眠。到了最后,他实在无法忍受,便捡起一只皮鞋朝一块玻璃样的东西砸去,听到了玻璃碎裂的声音后,他才安然进入梦乡。

    第二天醒来,展现在他眼前的是完好如初的窗子和墙上破碎的镜框。”

    这位老板哈哈笑了,给萧寒再添满茶:“兄弟,你不是来买药的吧,我看你像来布道的。”

    没有办法的办法,萧寒故作镇定继续喝茶,灵光一闪索性将错就错:“我是大学老师,说实话对报纸上宣传的你们药并不感冒,但拗不过老人,她看到报纸宣传让必须买,所以我就来了。”

    那位老板再给他倒茶:“看你进门的气质,我就怀疑你不是真心买药的,如此坦诚最好。我也实话告诉你——这*里有些治疗的成分,但大多是心里暗示——其实都明白,如果我这*能治疗了癌症,那么联合国都会表彰我,诺贝尔医学奖也会颁给我,还需要在这个拥挤的地方办公吗?”

    一个诚实的骗子——萧寒继续定义,但已经不知道该说啥了,对方却来了话头:“我就再讲个心里暗示的故事吧,请你这位大学教授听听。

    有一个死刑犯,行刑时候把他绑起来,蒙上眼睛后,心理学家做了个实验,就在他的耳边对他说,你要接受的处死方式是缺血死亡。说完后就让他躺下,用刀子在他的手腕上划了一下,当然,不是动脉但能感觉到疼。

    这个犯人的手腕旁边,有一个容器,这时候开始向下‘啪嗒、啪嗒’滴水。一天后,这个犯人死掉了,解剖他的尸体,果然就是缺血而死,但事实上他的胳膊上就微微出了点血,然后很快就凝固了。”

    再喝一杯茶,萧寒也感觉不到茶香了,这就是习惯,他没有说这个而是站起来:“这个故事我听过,无从考证,也许以讹传讹,也许确有其事,但想拿出确凿证据,可能有点难,毕竟有违大多数人的心灵底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