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一章 “饥饿营销”-《越南1954》


    第(3/3)页

    只有用饥饿营销的方式,才不会给越盟分子可乘之机,才能平稳地完成这件大事。

    当然,肯定有人不愿意入籍要走。

    “越华文艺研究会”确实在想方设法增加华人数量,但那种自私自利的人留还不如不留,因为就算留下来他们也不会为华人集团作贡献。

    李为民微笑着解释道:“具体规定仍在制定中,不过在越南出生或父母中有一人在越南出生的华侨,可直接向外国人管理警察大队提交申请;在越南生活满20年、购买过工投债券或为难民安置捐过款的人,将享有优先权。

    华青会员思想进步,支持政府,积极投身社会公益,可以理所当然申请入籍……至于期限,国家刚独立,百废待兴,又面临越盟威胁,不可能把时间和精力全放在这方面,应该在法令颁布后的两个月内,不会拖太久。至于不入籍又不想走,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言外之意很清楚,不走会采取强制措施。

    “那……那……那想入籍又不符合条件怎么办?”

    “委员会考虑过,会适当留出一批名额,不符合相关条件又想继续在越南生活的同胞,可就近去华青会各分会提交申请,交纳一点培训费,参加华青会组织的公民培训,只要能通过公民考试就能入籍。”

    一个侨领追问道:“如果考不过呢?”

    “考不过可以通过其它渠道,比如投资实业,只要能为本地人提供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为国家经济作出实实在在贡献,就可以理直气壮地提交申请。”

    看着一些侨领若有所思的样子,李为民强调道:“总之,入籍名额有限,不可能所有人都能留下。过几天就是年三十,在外面做生意的亲朋好友全回来,各位前辈能提醒的提个醒,千万不要把这件事当儿戏。”

    外国人警察大队的打击违法犯罪行动,给众人留下的印象太深刻。

    那么多害群之马说抓就抓,并且在平川派眼皮底下抓。

    一夜抓几百个,完了之后在码头和主要公路设卡,又抓获一批想潜逃的,据说已经枪毙十几个。

    会安、头顿、薄寮和迪石更严,不仅抓黄-赌-毒和帮派分子,连走私的都不放过,据说富国岛监狱已人满为患。

    他不是阮文馨,他说到做到。

    吴达远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连连点头道:“其实入不入籍没什么两样,既然政府有法令,那我们就不能不当回事。”(未完待续)

    ps:上架了,泣血求订阅!

    你们的支持,就是牧闲码字的动力,拜托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