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鲶鱼-《残明》


    第(2/3)页

    汪克凡不管,王鼎管不了,顾宗福的大嘴巴更加肆无忌惮,见到什么说什么,尤其爱攻击张家玉的东莞营。

    张家玉被搞得很恼火。几次和顾宗福翻脸对吵,偏偏他的东莞营自己不争气,各种各样的毛病很多,总是被顾宗福抓住小辫子,最后理屈词穷下不来台。东莞营刚刚成立。以前都是一伙草寇土匪,各方面的素质都比不上吉安营,他这个主将也跟着没面子。

    在顾宗福这里受了气,张家玉就回去收拾东莞营。

    顾宗福说话虽然损,眼光却高明,把东莞营的缺点一挑一个准,张家玉照着他说的缺点严格要求,这一路行军的过程中边走边改,不知不觉,部队的精神面貌明显有了改进。

    看到这种情况后,汪克凡找了个合适的机会,当着王鼎的面,对张家玉夸奖了一番,却一句也没提顾宗福……汪克凡不便明着表扬顾宗福,但只要肯定他的积极作用,就是对他的一种保护。

    军营里不能搞一团和气,批评和自我批评更有利于部队的发展,武将们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个个都是面团团八面玲珑,顾宗福的脾气虽然差了点,嘴巴虽然臭了点,却正是汪克凡需要的人才。

    这和鲶鱼效应有些类似,顾宗福就是那条鲶鱼,能不断刺激其他的鱼,让他们保持兴奋和活力。

    恭义营成军两年多,部队的战斗力一直在快速提高,已经基本达到了强军的标准,但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想要百尺杆头更进一步,却渐渐变得困难。由于恭义营连战连胜,几乎从没打过败仗,将士们的自信心在不断爆棚,但同时也越来越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

    骄兵必败!

    骄傲自满,必然会带来固步自封,看不到自身的缺点,总是抱着固定的战术一成不变,这样的军队,早晚都会被敌人打败。

    恭义营扩编在即,汪克凡不可能再像以前一样,深入基层进行管理,提拔顾宗福这种非恭义营出身的军官,换一个角度为部队找问题,挑毛病,对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