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宁以强亡,不以弱灭!-《射雕之武穆遗书》


    第(2/3)页

    “我敢说,若是这个朝廷不变,根本不变,也许还没有到我们老去的时候,这个朝廷,必然会再次疲软下来。一旦草原民族复苏,再次南下,势必又要回到眼下甚至比眼下还要糟糕的局面。”

    韩侂胄神色定定,辛弃疾却是颇有些苦涩,却是没有说话。

    岳无笛知道辛弃疾光复中原的执念太深,今日必须与他说个清楚,否则难免他会觉得自己根本就是为了赵家而代之。

    “事实上,我大宋一朝,文臣璀璨,勇将如雨,自春秋以来,没有哪个朝代能够相比。而我大宋的君王,既不宠信内宫外戚,也不倚重宦官,洁身自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可谓君明臣忠。”

    “可是为何,本朝在对外战争中,却是屡战屡败?是我们的国库不够充盈,是我们的兵甲不够锋利,还是我们的将军太过无能?”

    辛弃疾摇摇头,道:“都不是!大宋之富庶,远迈汉唐,大宋的机巧,不弱于先代,大宋的将军,也不乏勇决三军之辈!从范文正公到狄青将军,从你先祖岳武穆到韩世忠将军,他们任何一位,都堪称是盖代的名将。”

    “然而我们还是屡战屡败!我想二位也曾思索过这里面的原因,不知可曾有了什么答案?”岳无笛问道。

    辛弃疾道:“本朝武备方面,弱于番邦,无非是因为当年太祖皇帝定下的强干弱枝的祖制所致,贤侄以为,还有其他原因吗?”

    岳无笛道:“岂止如此!世人都知道习惯的可怕,一个染上了赌博恶习的人,往往终生难改。殊不知若是一个朝代也养成了某种习惯,那么这种习惯就会代代沿袭,深入每一个人的心里。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鲜有例外。”

    “就算有一二个清醒者,试图改变整个朝廷的这种习惯。也势必会招致满天下因这种习惯而获益的人,不约而同的反对。”

    “当年神宗皇帝天赐英明,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的大勇气,试图改革,不也是遭到了朝野上下。一致的反对么?在全天下这股滔滔洪流之下,纵使神宗威望再高,王安石权势再盛,也终归难以抗衡啊!”

    “今日若我等沿袭神宗皇帝和王安石的旧路,何尝又不会成为第二个失败者?”

    辛弃疾沉默半晌,才抬起头,睁开眼,问道:“贤侄说的这种习惯,究竟是什么?”

    岳无笛呵呵冷笑数声。才握紧拳头,而后又松开,慢悠悠地道:“强干弱枝的军事策略易改,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制难变啊!”

    此言一出,辛弃疾手里的求和文书,当即掉落在地,韩侂胄本没有什么表情的脸,也倏然变色。

    “我若是对一般大儒。是决不会说出这句话的。因为我知道一旦说出这句话,不管先前如何支持我的人。只要是一名读书人,势必都会与我离心。但我相信,辛大人与韩相,决计不会!”说着双眸张开,定定地瞧着辛弃疾和韩侂胄二人的脸色。

    见二人半晌怔怔的无言,岳无笛又冷笑一声。缓缓地道:“这就是大宋积弱的根本原因,我想二位,无论如何也不曾真正地想到过吧。二位身为朝廷最顶级的士大夫,向来为国尽忠,又怎会想到。造成国家疲弱的罪魁祸首,又正是和你们自己有关呢?”

    辛弃疾的手仍有些发抖,半晌才艰难地开口,问道:“贤侄如何证明,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本朝积弱的罪魁祸首?”

    韩侂胄虽然没有说话,但是一双眼睛,却也是定定地看着岳无笛,想要听他说出个理由,一直以来,韩侂胄虽是明教光明左使,但他内心之中,恐怕最为坚信的,还是儒家的治国平天下之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