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章“暖流行动” 九-《太平天国》


    第(2/3)页

    但他们还是忘了,他们所要防备的那个太平天国的工农红军,那可不是来自什么“一班”,而是货真价实的“二班”的。

    由于阿克拉维克城坚决杜绝了土著的进入,在城内能够算得上是平民的,就只有一些同样是来自英国本土的商人,以及那些到啥时候都不甘寂寞的将校们所携带来的眷属,或是临时由各处“招募”来的一些夫人小姐们。

    所以,阿克拉维克城内的所有建筑,无论是兵营还是“民居”,统统都是一个建筑形式——战时的堡垒。

    这种墙厚窗眼小的堡垒式建筑,也的确是能够令想从外面破门而入的敌人们一筹莫展。不要说枪打不透,就是拉来一般的火炮(按英制标准),也会对其无可奈何。你总不能为了一间间的“民居”,就一次次地动用你那数量本来有限的超级规模的火炮吧?

    但英国人想错了,他们没有考虑到,如果他们的敌人们并不急着想破门而入呢?

    而面对着已经开始龟缩死守在一个个坚固无比的建筑物之中的英军,红二十六师的打法就是“不着急”。

    他们先是呼啦啦把英军盘踞的各处“民居堡垒”来个分割包围,随后,就是一个个的投弹手连窜带跳地迅速抵近,并将一颗又一颗早已掐好了时间的手榴弹,顺着英军“民居堡垒”那猫眼儿似的窗户口。

    如果放在“一班”,完成了这一系列规定动作的投弹手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赶紧来个就地十八滚,远远地去躲避轰然而起的爆炸了。

    但在眼下的“二班”不必这样,当即将爆炸的手榴弹被丢进了这些英军的“民居堡垒”之后,投弹手们只需简单地来上一个就地的下蹲,再捂紧他们各自的即可。

    这下子,将自己关在了完美的、已经近乎是密不透风的、坚固的“石头笼子”之类的英军,可就是凄惨无比了。

    他们不仅要承受着手榴弹爆炸后的那天女散花般肆虐的弹片的蹂躏,还得为由于他们的“通力协作”而额外附加的,爆炸所带来巨大冲击波,付出惨重的代价……

    相比起那些“民居”和集中建造在城内东南西北四个区域内的兵营来,设在阿克拉维克城正中心位置的英军第二十军团的军团部,要更为高大和生猛。

    英军第二十军团的军团部大楼,堪称是绝对的堡垒式建筑。

    这座高度超过十米,四四方方的三层尖顶的庞然大物,不仅同样完全都是以整块厚重坚实的岩石所垒就,除去最上面的第三层外,其余四面各层众多的窗子,居然也都被设计成了一个个仅有一尺见方的射击孔模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