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像左宗棠的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倘若是在非常紧迫的关头,林凤祥不仅很愿意,而且还是很擅长用上一用的。 正所谓兵贵神速,不要说眼下自己还有数万的主力兵马可动用,在万不得已的时候,为了整个大局的利益,就算是需要他老哥一个拍马舞刀,林凤祥也是绝不会眨眼。 可是作为一个方面军统帅的林凤祥,这个顶天立地的硬汉子,在左宗棠面前,却不得不暂时地要承认自己的“软弱”。 既然自己不想干的事情有别人愿意干,那就放手去让他干好了。当然,他要尽最大的努力,替“别人”铺好所有的路,而且还要弥补掉一切可能会有的漏洞。 但朱锡琨能克服那一个个艰险山峦的阻碍,以尽可能短的时间出现在马文义的背后吗? 尤其是当刘昌林的骑兵师也已经神速地近了碾伯,并“吵吵嚷嚷”地想把“一事无成”的闵殿臣的第一民族军换在身后的时候,不仅林凤祥盼望着朱锡琨的尽早到来,连左宗棠的心里,也都打起了小鼓。 左宗棠的压力实在是很大。因为无论是前进时间的继续拖延,还是己方人员的伤亡增加,这所有沉甸甸的重担,都将要由他来一肩承担。 但朱锡琨没有辜负全军将士们的期望。 被恩麟“遗留在”循化的满清兵马按照事先的双方协定,痛痛快快地把路“借给了”红二军。在顺利通过循化之后,朱锡琨以近乎是要毁灭掉一切的方式,仅用了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全部肃清了巴燕戎格的回暴徒。 随后,朱锡琨率领红二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尽管比预定的时间至少晚到了西宁南郊两天,但是,他却得到了一个意外的惊喜。 西宁守军一见到神兵天降的天朝红军,不仅完全丧失了抵抗的意志,还大开城门,热火朝天地欢迎“天军进城”。 西宁守军倒戈的始作俑者,居然就是那个曾为他的王国的开疆裂土而付出了无数的心血的马文禄。 马文禄的临阵倒戈,原因也并不复杂,就是因为“接管兰州”的侄儿的大军的全军覆没。 但要真正归结起来,这个责任其实还得由马文义“陛下”来自己承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