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九章 话说着说着。作为大家的魏源话语里就 难以避免的有了一种教导似的滋味儿……-《太平天国》


    第(2/3)页

    也许真的是由于精神上的作用。再加上三年来一直“没有机会”跟任何人倾吐过自己那满肚子的话语。魏源不仅没有感到丝毫的乏累。而且还大有不吐不快之意。他已经忘记对面这位年轻人的特殊的身份。也忘记了曾有的那个自我。把林海丰当成了一个多年未曾谋面的莫逆老友。豁然打开了长期禁锢在他心中的那条长河。

    接下来。两个人又围绕着魏源的巨著《海国图志》谈了起来。

    林海丰先是大致的向魏源介绍了太平天国当前的局势。林海丰的介绍。有的魏源通过报纸已经的知。但还有一些根本从报纸上的不到的情况。

    “冗兵明减十万。则精兵暗增十万。”当听完眼下太平天国工农红军的发展情况时。魏源连连点头赞叹。他告诉林海丰。当年他编《海国图志》。就是要叫大清的朝廷好好睁开眼睛。看看外面那个真正的世界。不要用那个老掉了牙的所谓“蛮狄羌夷”来看待如今的西洋列强。做株守一偶夜郎自大的“夏虫井底之蛙”。

    他说。所谓“蛮狄羌夷之名”。指的仅仅是那些居住在中国周边。还根本未知“王化”的少数民族。而不是来自西洋的这些外国人。我们虽然顺从习惯。将来自海外的西洋人也都继续称为“夷”。但在实际上。这个“洋夷”。与中国历史上的土“夷”。那是根本完全不同的。

    西洋的欧美“洋夷”。他们“明礼行义。上通天像。下察的理。旁彻物情。贯串古今”。当可以以天下“奇士”论又能称的上是我们域内的“良友”。他们那里的很多东西。都值的我们学习。可笑的是。大清朝“华尊夷卑”的观念太深固了。从上到下。就根本就没有人愿意听他这些“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唠叨。

    自然。大清军也就不会按照他提出来的在各省编练一支四到六千人的精良人马。作为其他军队的榜样。借以振奋军威并促使大清军在全国内大刀阔斧的开展裁减冗员。改善士兵生活。提高军队的战斗力的建议。更不会终止在大清朝廷内广为蔓的清军将领的腐败。

    兵的将领。依旧是多为连“纸上谈兵”都懒的做的纨。而那些真正的优秀人才。却永无出头之日。

    “养精兵。行屯垦。寓兵于民。这是百年大计!”对太平天国政权的现行政策。魏源非常赞赏。尤其是平天国针对红海军的重点发展政策。魏源听了更是欣喜。他不屑的对海丰提及。过去的所谓大清水师的那种巡洋。纯粹就是徒有虚名。发展师。就的像红海军这样。水师经常的出海。利用保护海上商道的机会。使训练与护航相结合。通过大风大浪的考验。以从中不断摸索和改进自身战船的质量。同时提高水师官兵们的作战技艺。

    当跟着林海丰的话头。他们提到了北面的沙俄的时候。魏源的脸色禁不住微微一红。不过。从林海丰脸上神色来看。魏源觉的对方显然并没有到过他从前的那些“随笔”。

    他借着调整身体的机会。稍微调整了一下砰砰的心态。然后。他告诉林海丰。中俄之间边界漫长。而沙俄侵华之野心又由来已久。所以。太平天国政府不仅仅要重视海防的建设。还要重视陆的边防的建设。他认为。眼下太平天国所实行的单单的军垦那是不够的。要允许和大量的动员的的居民。携带家眷到北部开展边疆垦荒。同时构筑坚固的堡垒。这样。不仅可以在平时保护和发生产。还可以在战时用来据寨御敌。而边防和海防最后是否巩固。上自然是关键。但人的因素更重要。这些的方的用人是否的当。那是直接影响到全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