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九○章 戏中戏-《太平天国》


    第(3/3)页

    “哈哈……哈哈哈……”

    “虎门号”上笑声响成了一片。在这片友好的笑声中,在八艘法国军舰的前后左右护卫下,红海军的编队起航了。

    此后的旅途中,缺少了种种意外的插曲,阿礼国显得很郁闷。尤其叫他感到奇怪的是,就因为他们大英帝国去年与暹罗签订了《英暹通商条约》及《鲍林条约》,太平天国政府居然也能大动肝火,年初拜在访这位林主任的时候,这位林主任甚至还不惜对他极尽威胁恐吓之能事,公开声称这样下去早晚中英之间将会有一场大战爆发,不仅吓得本国商人视去暹罗为摸老虎屁股,也吓得本来一直在观察太平天国政府对此事的态度如何,再决定自己是否也要去暹罗分肥的美法等国,干脆暂时都偃旗息鼓。可再看看眼下的法国人,他们居然开着战舰扛着大炮进了越南,怎么这位一向厉害无比的林主任倒变得温和起来了呢?除了与鲁约里刚见面的时候还说过那么一句无关痛痒的话之外,关于法国在越南挑起的武装冲突,这位林主任就再没有提到过一次。阿礼国是百思不得其解。

    阿礼国折腾了一路,直到这支中法混合编队踏踏实实地到了马赛港,这才稍微理出了一点儿的头绪,也就由此引出了他在向帝国内阁汇报中国问题时所作的一番长篇大论。他以“和平演变胜似武力打击”为题,用“泥脚杆书的凶暴和无知之可怕”,“翻了身的穷人急需要钱”和“有了钱的穷人更容易变质”等等的有力论据,以及中国历代王朝由盛到衰的演变过程,先后向内阁及女王陛下论证了他的这个观点。他甚至大胆地拍着胸脯语言,纵然太平天国的领袖们把欺骗人的口号喊的再欢,也注定难以躲过几万万穷怕了的人爱财心理,以及他们那千里做官只为财的历史传承。

    为此,他提议帝国政府及女王陛下,要把对太平天国政权的刻骨仇恨压埋在心里,而不是时时刻刻地显露在表面。在外表上,帝国应当装出一副对过去一无所知的样书,与他们“友好、友好、再有好”。因为在中国那片愚昧的土地上生存的人们,对过去会遗忘的更快,那是一群好了伤疤就忘了疼的贱种。只有这样下去,才能充分利用他们那个庞大的市场容纳来为帝国的发展服务。也只有这样下去,才会像法国人那样,小小不严地触犯触犯他们,他们也不会真当成是一回事。

    同时,阿礼国还苦口婆心地劝说女王和内阁,要舍得出钱,学会“屈尊”,利用他们那里普遍贪财的下贱心理,收买拉拢和分化他们的政府人员,像东印度公司那边类似,培养大英帝国在他们内部的代言人,最终达到不用一枪一弹就彻底解决这个“人类最大的垃圾政权”的目的。

    在阿礼国的顽强不懈的努力下,中英之间的“军舰危机”最终得以平稳地解决。鉴于内阁中的意见分歧暂时还难以完全统一,他的女王陛下“为了大英帝国的未来”,就多年来的鸦片问题以及粗暴地武装干涉中国内政等问题,向太平天国全体人民致以“真诚的、深深的道歉”。之后,阿礼国顺理成章地又以英国驻太平天国商务总代办的身份,向上海市政府捐赠了三十艘的大小“民用”船只。

    至于林海丰的那份“回扣”,是在他即将离开法国归国之前,被换算成了三十万英镑的等值黄金,由阿礼国亲自存进了林海丰指定的银行保险箱内。需要补充的是,其实林海丰真正收到的数目,已经是价值五十万英镑的黄金,据阿礼国对林海丰讲,多出来的黄金就是林海丰在欧洲访问期间的增值,是他从政府那里拿到钱之后,就赶紧帮助林海丰“理财”,仅用了不到五天的时间,在股票交易所白白底赚来的。至于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鉴于阿礼国即便是在后来中英两国再度交兵的时候,也始终“信守”了对林海丰诺言,已经无从查考(阿礼国就是因为这次能够苦心说服太平天国政府与大英帝国建立起了正式的贸易通道,而荣升大英帝国的加拿大总督,他一直以当年能够把那场“军舰危机”处理的双赢而感到骄傲)。

    不过,能够佐证阿礼国这一说法正确可信的是,在林海丰出访的那段日书里,欧洲大陆股票疯涨,交易所内翻一番的股票简直都是极为稀松平常的事情。至于后来再跌得如何如何的凄惨,那就是另外的事儿了。做投机嘛,哪有只赚不赔的呢?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