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事由-《汉家日月》


    第(3/3)页

    于望看着刘捕快的热切忙乎,感慨道:“人跟人真是不能比啊,这刘公子不就是有门亲戚是永平兵备副使么?后世的官二代,富二代,就是被刘捕快这种不自爱的人所惯出的吧!想想后世一个无知者无畏的青年怒吼吧:我爸是李刚!”

    那刘公子终于相信自己获救了,惊喜交加,此时大难得脱,只是口口声声的道:“这位英雄尊姓大名?这次你救了我,我刘家定然不吝厚报!说吧,你有什么要求,在这永平府,还没有我刘家办不到的事!”

    刘捕快笑的合不拢嘴:“小的贱名不值一提!不值一提!”······

    这刘公子的事情接下来也清楚了。原来这永平兵备副使刘景耀是他家的世伯,这刘景耀是天启二年进士,历任大城知县、兵部车驾司主事、崇祯六年,也就是去年,升永平兵备道山东按察司副使。

    此人在眼下的大明中也算是稀有的好官,为人方正,坚持儒家礼法,平时正气浩然,尤其看不得眼下大明上下蝇营狗苟的局面。在整个大明上下乌烟瘴气中,他就如明珠般的亮眼,也遭了不少人嫉恨。但是他是进士铁招牌出身,加上在清流中颇有声誉,那些贪官污吏虽然恨他恨得咬牙,但是如果想整倒他,代价太大,通俗来说也就是犯罪成本太大,颇有得不偿失的感觉,小人们工于趋利,岂能做这赔钱的买卖?如此他们背地里都是称呼刘景耀为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刘景耀当了永平道第一人。这刘公子家也就跟着沾光,去年在永平府治开了粮行,那生意做的是红红火火!但是刘景耀为人正直,虽然对这门亲戚照顾有加,但平时也是严格要求,要求他们不得做那些伤天害理的黑心事。

    这刘家粮行既然做出名头了,永平粮行商会的头头也就登门造访来了。这粮行商会在大明各地都有,这永平府也不例外。商会里的大人物大都是晋商,也就是山西人,他们在永平府经营多年,实力可谓根深蒂固。

    这刘家老爷子于是出面接待,顺便也就让小儿子陪伺,让他见见世面。孰不料,这场面话还没有说多久,这商会头头就开始怂恿刘家走私粮食到关外,这可是暴利!眼下大明北地大米大约六俩银子一石,但是关外后金那边却是愿意出三倍四倍甚至五倍的价钱收购。这眼下整个大明旱灾频发,粮食短缺,那关外后金苦寒之地,更就不要说了!他们屡次进关劫掠,手上别的没有,白花花的银子有的是!

    只要这粮食一出关,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相比在大明疆土,大家都是苦哈哈,一天也卖不了多少粮食,这其中的计较,就是傻子也能算的出啊!

    尤其是在永平府,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地理便利,走私一出关外,不用多久就能到达后金地盘!这说起来,中间运输消耗成本又减少了不少!这生意不做,简直是送到嘴边的肥肉不吃啊!

    看着刘老爷子沉吟不语,这商会头头更来劲了,放言道:“放眼整个大明千里北疆,关口无数,宣府、大同、山西哪里不都漏成了筛子!不要说走私点粮食,就是军国铁器,也都有的是人做!刘老爷子,不要再犹豫了罢!”

    说来这商会头头也是有苦衷的,如果自己可以吃独食发财,何必要拉上别人?但自从去年这个刘景耀来了永平后,整饬军备,梳理各地的长城关隘,治军严厉。以前他们打通的路线现在都行不通了,其中有几个买通的关隘军头私下放行,后来查出后纷纷掉了脑袋!

    要钱?还是要脑袋?是傻子都掂量的清,由此通往关外的走私路线断绝。但是只要拉下这刘家粮行下水,就能从刘景耀身上打开缺口,都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到时候就看这刘景耀怎么处置自家人!

    如果刘景耀加以掩盖,那什么都好说!大家一起发财罢!如果刘景耀铁面无私,那也好办。这晋商商会能量不是吹的,下至地方,上到朝廷大员,甚至阁臣,哪里没有人?到时候发动几个官员参劾刘景耀一本,一或曰刘景耀严厉打击各地走私却是为了自肥!二或曰刘景耀贪污腐败,纵容亲属走私牟取暴利,往他身上泼脏水,如此下来,他刘景耀还能在眼前的官位呆得住?!

    无论结果如何,这商会都会是最后的赢家!当然,这些阴毒的想法,他是不会宣告众人的。

    但是旁听的这刘公子却是年轻气盛,一听这些话就火冒三丈,再加上这商会头头喋喋不休,直接就把手中的热茶泼到他头上,嘴里只骂道:狗贼!败类!国奸!由于茶水滚烫,烫的这商会头头直叫唤爹娘!由此也就得罪了这永平地方的头面人物。

    刘家老爷子一看出事了,赶紧赔礼道歉后,再备下重礼说和。另一个就是决定派小儿子来滦州避避风头,顺便谈妥一些明年的粮食收购来路。饶是如此,想不到还是出事了,刘公子这次遭了匪徒绑架,匪徒除了每天一顿暴打,什么都没要,只是说在永平自有人会和刘老爷子谈判,但不外是逼迫刘家参与粮食走私的事情。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