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价值百万的青花碗-《大鉴定师》


    第(3/3)页

    这送拍者将瓷器拿出来的瞬间,秦老和林国栋的面上不禁露出了重视之色,而陈逸则也是如此。

    一般来说,瓷器上的纹饰复杂程度,也与价值有着很大的关系,与在玉石上作画一般无二,在瓷器上做出一幅图画般的纹饰,也是有些困难。

    这送拍者说自己做生意赔了钱,不得以将这件瓷器拿来拍卖,以求能拍得一个好价钱,把欠的债还了,并且有着相关的收藏证书。

    秦老稍稍看了几分钟,然后交给了陈逸,这件瓷器同样是件大开门的物件,而且收藏证书也是正规部门发布的,所以,根本无需过多的鉴定,让陈逸看看的原因,一是想考较一下陈逸的眼力,二则是看看陈逸有那里不足,毕竟只从一件乾隆盘子上,不足以看出陈逸的真实水平。

    陈逸面色凝重的从桌上拿起这件小碗,而那名送拍者,则是讶异的看了看陈逸,这个年轻人,难道也是鉴定师不成。

    这件小碗从纹饰的复杂程度来看,如果是康熙真品,那无疑是瓷器中的精品之作,不一会,陈逸便放下了碗,然后向秦老说了说他看出的一些特点。

    清代瓷器,以康熙和乾隆时期最为鼎盛,早期技艺不成熟,晚期战乱繁多,难出精品,而每一个朝代的瓷器,大部分都是中期的水平极高。

    这青花耕织图碗,无论从胎釉,青花,亦或是纹饰,底款,都足以证明是真品无疑,而且价值非常的高,以陈逸的判断,应该在百万以上,而最后鉴定术价值较高的结果,说明了他的判断范围是对的。

    在鉴定信息出现之后,得到两点鉴定点的系统提示便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

    而听了陈逸的一些判断,秦老面带惊讶的点了点头,陈逸的眼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啊,而那名送拍者也是有些惊异,这年轻人真的是鉴定师,说的一些特征,可以说与鉴定过他碗的大师一模一样,如果不是真的做生意赔了,他根本不会将这个碗送到拍卖行拍卖。

    “陈小友,说的不错,这也是一件大开门的物件,耕织图在康熙时代,也是十分流行的,不过这并不是瓷器制作者自己创作出来的,耕织图最早是由南宋画家楼俦所做,共有四十五幅,作品得到历代帝王的推崇与嘉许,康熙南巡之时,见到耕织图后,感叹于织女之寒,农夫之苦,于是命宫廷画家在原作的基础上,重新绘制耕织图,并亲笔题写诗文,而这上面的诗文就是康熙皇帝所做。”

    秦老看着此碗,微微笑着说道,似乎在叙述着这画的一些来历,同样,也有着教导陈逸的意义在内,毕竟仅仅能够看出一件古玩是否真品,这还不够,古玩,玩得就是里面的文化,光能看出真假,那根本不能算真正的古玩鉴定大师。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