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九章 应对-《国家血脉》


    第(2/3)页

    看了一会儿数据。陈默觉得头昏脑涨了,才关掉了电脑,点燃了一根香烟。开始揣摩今天晚上雅宾洛夫斯基跟自己谈起的事情。

    别列佐夫斯基跟阿布都被哈萨克斯坦新发现的这个卡沙甘油田给吸引住了,但是俄罗斯的公司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一直是属于被歧视的对象。因为两国之间的关系,他们在十年前才分成了两个国家,哈萨克斯坦为了去俄罗斯化,对俄罗斯的企业设置了许多门槛,造成了哈萨克斯坦的能源行业,几乎都是被西方公司垄断。

    中方在开始进入哈萨克斯坦的时候,没有受到政府层面的歧视,但是却受到了西方石油公司一致的排挤。从九十年代初到现在,十年过去了,国油在哈萨克斯坦折腾了十年,仍然不被允许进入哈萨克斯坦产油量最高的里海沿岸。

    西方的石油公司将那里团结的如同一只铁桶,除了他们几家公司,任何公司想要进入,都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所以,国油这些年来拼命折腾,从91年到97年,费了千辛万苦,也只在与俄罗斯交界的阿克纠宾地区,获得了准入的资格。

    97年的时候,国油终于以三亿两千万美元竞标到了阿克纠宾石油公司百分之六十的股份。这个对西方公司来说,只是一处残羹剩饭,无利可图的项目,成了国油进入哈萨克斯坦的敲门砖。并且在这三年里,发展的还相当不错。

    在郎玉甫的记忆里,这个项目最后赚了不少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成为中哈之间合作的标杆。而且在中哈输油管道建成以后,所产的份额油源源不断地运入了国内。

    雅宾洛夫斯基的意思非常明确,西伯利亚石油公司目前想要在哈萨克斯坦发展,不仅要面对西方公司的围堵,也不会得到哈萨克斯坦政府的偏向,但是如果加上了国油,那就不一样了。

    两家公司合作,有信心面对任何一个对手,也有能力创造出许多困难,让这个项目举步维艰,最终让这两家公司获得参与的资格。

    陈默很清楚,就是因为有太多的人和大型公司在里面故意设置障碍,才导致了这个油田一直不能顺利产油。想想未来一直到十五年后都没有能够正式生产,就可以知道,在这个过程里经过了多少明争暗斗,血雨腥风。

    但是,这样一座油田,每天的产油量可以达到一百五十万桶,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又不敢轻言放弃。国油能够在十五年后,花费五十亿美元得到八点三三的股权,对于国家来说,总的来说还是赚。

    想一想,如果到了峰值期,每天都有十二万桶以上的份额油,即使按照三十美元一桶,每天就有三百六十万的收益,一年就有十亿美元的收益。

    更主要的是,有了这个温定的渠道,可以丰富国内的油品来源,加大国内抵抗危机的深度,这对一个国家来说,是百利无一害的。

    所以,这个项目对陈默来说,是个巨坑,但是对国油或者说国家来说,是有利的。只是,现在绝对不是进入的好时机,因为在这几年,关于这座油田的争夺,实在太激烈了。

    甚至未来的十年内都不适合,因为这十年,油价上涨,加工机械,配套设施的价格飙升,都让这座油田的开发,背负了沉重的负担。也就是后世国油在13年以后再参与,才是最合适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