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宁可枝头抱香死(三)-《锦衣救国》
第(3/3)页
此时东厂提督陈洪闻得仓储之事,锦衣卫私自关押了东厂几个人,又得知皇帝大怒,下令严查,怕事情累及于他,急忙前往锦衣卫北镇抚司问得清楚。
只见那些东厂番子轿班训练有素,把个轿子抬得又快又稳,不知不觉已穿了六条巷子,再过一条约半里路长的纸马巷,就到了北镇抚司。
话说昨日仓储里面搜出了粮食,又跟倭奴又勾连,那些拿了胡椒苏木折俸的武将官们,听了更加闹了起来,都以为这里面有猫腻,只见整整一个上午,各衙门要紧官员走马灯一样在内阁穿进穿出,闹得内阁都不安生。
储济仓的杀斗弄出了倭奴案,也算是惊动朝野的大事。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事儿出了不到两个时辰,满京城就传得沸沸扬扬。
十之**的京官,对胡椒苏木折俸本身就有意见,只是慑于首辅严嵩的权势,敢怒而不敢言。
眼见这回闹出来倭奴事,他们是求之不得。谨慎一点的,抱着幸灾乐祸的态度。刁钻一点的,便借题发挥四处扇风点火,唯恐天下不乱。
更有那些个惯于窥伺风向挖窟窿生蛆的人物,硬是耸着鼻子要从中嗅出个什么“味儿”来。
他们很自然由倭奴想到严世番,由严世番想到严嵩,这么连挂上去,就觉得这里头大有文章。
“倭奴敢这么张狂,肯定是得了上方宝剑。”
他们想当然都认为仓储是吏部跟严党同流合污了,都朝着吏部要钱要粮食。
面对这一团乱麻的局势,李默尽管心情沉重,但却镇静如常。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就是不听衙署市坊的那些议论,单从前来谒见的那些官员的言谈举止中,他也大致推断得出事态的严重性。
只是要抓住牛鼻子而不要让人牵着鼻子走,因此,只由着他们闹去,闹大了他也不怕,钱都让严世番克扣去了,干他何事!眼下只等收拾了胡宗宪,挤走了徐阶,等他当上次辅,再找他们算账!
北镇抚司内。
当东厂提督陈洪走进夏慕的值房谒见时,劈头就问:“夏大人,我属下究竟有多少人参与了闹事?这本是我东厂自家的事,还劳烦夏大人放人吧!”
陈洪身材魁梧,脸膛紫红,一看就是久历沙场之人。虽年近五十,犹身板硬朗,声如洪钟。
面对陈洪的逼问,夏慕提着官袍从容坐定,答道:“在储仓前,跟着赵兴起哄斗殴的,实只有七人。
”
“就这么几个人,能闹得山呼海啸?闹得都进了北镇抚司的大牢,不是夏大人故意如此借机报复吧!”
夏慕的眼中射出两道寒光,没有说什么。陈洪见此气势弱了下去,他倒不是故意要给夏慕下马威,而是谈论紧要问题时的习惯使然。
夏慕此时尽管不言而威,心中仍不免心中震惊,由此猜想陈洪为何如此焦灼,他稍一思虑,答道:“领头的就这几个人,但随着他们去的那些军曹,还不是看长官眼色行事,跟着一起撒野?不过,请提督放心,这事儿咱已经处置过了,谅再不会重罚!”
“请问夏大人如何处置。”
夏慕拿了朱希忠批示的折子,念着:“东厂一应犯事者,三十大板发还东厂。”
陈洪松了口气,他如此着急实在是因为这里面有他一个远房亲戚,平日里跟倭奴有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怕事情发了,连累自己。此时见夏慕没有刁难,又觉得自己显得过于盛气凌人,不由得赔了笑脸:“刚才我多心急,夏大人海涵,明日大人婚礼,我自然备上厚礼。”
夏慕伸手不打笑脸人,这陈洪经营东厂多年,势力深厚,朱希忠都要让他三分,更何况他自己呢!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