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3第1483章董摩柯-《权倾大宋》
第(2/3)页
可惜,守军压根就不在意,只要是敢来就敢杀,以至于那些牧民战战兢兢,到了城下倒戈或溃散,反而把辽军进攻队形打乱,让嵬名理成毫无办法。
不过是千人规模的进攻,守军却用神臂弓组成排子箭,杀的对方落花流水,一排排箭矢射下城去,不断有成排的辽军惨叫倒下。辽军弓弩手向城上有组织射击,可惜守军的神臂弓经过改良,射程明显优于辽军,又是居高临下占尽便宜,几乎不费力气。
“他们犯了个大错误,过了五峰没有集中兵力打玉门和敦煌,反倒是分兵东去,看是气势汹汹,其实很难形成威胁。”党雄非常自得,这些天非常轻松,玉门关本身就有七千余守军,粮草甲仗非常充足,就像看一群小丑演戏。
此时,董摩柯已经到了肃州,随行的藩落军也集结完毕,一万名由吐蕃、回鹘、汉人组成的骑兵,声势颇为浩大。
其实,藩落军早就有划定的征兵区,那些番汉部族壮丁,上马为军下马为民,所需的不过是甲仗库领取甲仗,几天就能汇集成军,可见大宋行朝边军的效率。
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朝廷不可能养那么多兵马,尤其是经过改制的禁军,成本比原先飙升数倍,更加深财政的负担。
不要说存在架子军,就算是常备军也有人数的缺额,平时整个禁军全编制的军司,不过一手之数,其他都或多或少存在缺编,战时才从指定校阅乡军中选拔壮士。
戚方虽然战败,云捷军却还有七八千完整建制部队,6续收拢加上征召,又得到千余名马军,连同肃州、甘州的校阅乡军,他们共同组成两万余人的大军。
董摩柯毫不怀疑西侍军的增援,尽管大军不断东调北伐,河西也是至关重要,朝廷绝不会放弃,面对有点沮丧的戚方,不以为然地道:“玉门、敦煌都在坚守,契丹余孽分兵东进,早就犯了兵家大忌,不要说援军已在路上,凭借现有两个军,也能以逸待劳击溃契丹。”
戚方不免苦笑,他实在太轻敌了,没想到在瓜州边境遭遇辽军,三千余人对两万的仓促应战,胜败毫无悬念。
不过,他对董摩柯存有异样心思,朝廷任命其为第九行营都统制,说明把整个河西防务交给对方,番将任都统制级别,唯独对方一人,可谓是位高权重,重用到了极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