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九六章 绝地之战2-《权倾大宋》
第(2/3)页
四十六旅在山丘区被分为三段,一些部队和旅都指挥使司失去联系,不得不自行结阵死战,也有的部队撤到山边。
连坤在最后下达最正确的命令,剩余的那支马军营,趁夏军尚未合围,立即杀出去,他已经明白凶多吉少,能突围几人就几人,别把兄弟们都装进去了。
就在连坤的后面,千余永兴军路各州乡军,他们护送粮草辎重,又没有马军掩护他们,来不及向山上撤退,只能列成环形阵,依托辎重车组织抵抗。
他们的装备没有禁军精良,但不要忘了他们是陕西乡军,说句不好听的话,这群来自陕西军州的土兵,剽悍程度决不在沿河禁军之下,这还是永兴军路的乡军土兵,要是换成环庆、秦凤边地的乡军土兵,几乎可以完爆沿河禁军。
当年,曾有冷笑话,夏军将校听到对手是来自京畿的禁军,无不讥笑轻蔑,根本就没当回事,一听对手换成了乡军,个个脸色凝重,纷纷说有一场硬仗打了。
现如今,大宋禁军浴火重生,战斗力今非昔比,固有的印象仍不是轻易消除的,对乡军重视程度很高。
这些来至永兴军路的乡军土兵,同样最擅长的就是弓箭,乡军的强弩装备不多,却大量装备弓箭,可谓人人善射,党项人非常忌惮陕西乡军。
千余人并不多,却利用辎重车背山反击,三排轮流射击,密集的箭矢让夏军难以迫近,哪怕是马军也很难。
夏军立即组织弓弩手反击,他们出动装备精良的强弩,射程要比弓箭远,开始造成乡军的伤亡。
但是,那些乡军土兵明白,他们没有退路,就算是能冲出去,也跑不过马蹄,最终还是会被斩杀。
死战可能会战死,不拼命连一点生还的机会也没有,反正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一个,抱着这种心理,他们竭尽全力死战,用简陋的弓箭和夏军对射。
他们身上的甲胄,可以说是最低劣的皮甲,好点的也就是胸前缀上几叶铁片,防御力依旧是低下,无法和禁军制式铁甲相提并论,不要说强弩了,连弓箭也不好防御。
但是,他们还是硬生生地打退夏军几次冲击,留下遍地的死尸和嗷嗷翻滚的伤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