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八六章 风起平羌城-《权倾大宋》
第(2/3)页
东关城是主关城的防御城堡,扼守通往后方的转运大道,说不重要也不重要,属于二线的防御堡垒。
但是,宋军初具技术性军队的特性,对后勤保障依赖性加大,况且面对十万夏军的进攻,尤其需要后方支援,道路畅通与否,直接干系能否守住平羌城。
平羌城的得失,又对陕西东线至关重要,一旦防线被突破,泾原路和环庆路会很被动,刚刚部署的进攻部队,会提前展开作战,不利于大军的征战计划。
不要认为敌人来了就打,打完了再进攻,几万大军甚至十几万、几十万大军征战,都要先进入出发阵地,然后分批次投入作战,哪个部队主攻,哪个部队掩护都是有规则的。
要是先期投入战斗,就算是胜了,也需要大量时间休整,重新进行部署,非常的麻烦。
要不,大宋行朝南迁时,除了王秀、宗泽外,武将只有曲端、王渊可主持十万人征战,可见节制大军征战非常艰难,不是随便谁就能胜任,更不是随便就能进行战斗的。
所以,看是二线的关堡防御,实在是重中之重。他所部只有一个不满编的步军营,加上几个辎重队,还有五百环庆弓箭手,不到两千人的守军。
一个副关城集结上万人,哪怕正兵只有五千,对付区区两千人,或许也不算太豪华,却是李世辅调兵极限。
平羌城并非一座城,而是一整套防御体系,以平羌城为中心,依山旁水构建的防御体系,十万大军实际作战部队只有六七万,分摊到各个点,就不那么显眼了,一个副关城集结上万人,堪称豪华阵容。<>
狭小的空间内,马军只能截断各关堡之间联系,对进攻城垣毫无帮助,只有波喜军发挥了些许作用,面对石头与水泥构成的高大城墙,也是无可奈何,反而被城墙上的床子弩射杀不少骆驼,李良辅只好把这支珍贵的部队撤下来。
数千由汉人组成的装令郎部队,冒死轮流进攻,成蛟组织人马抵抗,他是弹药充足,以逸待劳,连续打退夏军两天的进攻,还显得游刃有余的模样。
城池设计合理,防御器械完善,守军的伤亡也不算大,城垣下尽是夏军尸骨,他们才阵亡二十余人,简直可以忽略不计,这就是守城的优势所在。
不过,东关成和主关城的通道,被对方马军截断,他无力收复,只能伺机酌情处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