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转机-《明末强梁》
第(2/3)页
王承恩道:“老奴方才在路上翻看了下,好像是关于那个镇原知县许梁的事情。”
“许梁?”皇帝想了下,想起佥都御史张年运关于许梁图谋不诡一案的结案折子来,便打开洪知府的奏折仔细看了起来。
边看,皇帝的的眉头又皱了起来,他放下折子,想了一阵,道:“去将张年运的折子找来。”
王承恩听了。弯腰在书桌后一个大箱子里翻了一阵,翻出一份折子。展开放到皇帝面前。崇祯皇帝将两份折子摆到桌上,对比着看了一遍。便靠坐在椅子上沉吟不语。
“承恩,这事你怎么看?”忽然,皇帝幽幽地问道。
王承恩斟酌着用词,看着皇帝的脸色,小心地道:“依老奴看,张年运张大人乃是正真之臣,经他办的案子向来少有出错的。”
“唔。”皇帝轻唔一声。
“然而,”王承恩又轻声说道:“这次的事情与往常又有些不同。这次的事情不在京城,而是远在几百里外的镇原小县,张年运大人足不出京便审好了案子……咳,这个,现在许梁的顶头上司平凉知府洪承畴又上折说情,依老奴看,真实情况,当以洪知府的较稳妥些。”
皇帝听了,睁眼审视地看着王承恩,道:“承恩你这么说,未免偏坦许梁了?”
王承恩表现得很坦然,轻笑道:“陛下,非是老奴偏听偏信。其实说起来,老奴对这许梁倒也并非一无所知。”
“哦?”皇帝这倒意外了,“你认识这人?”
王承恩摇头,道:“陛下说笑了,老奴这些年一直跟在陛下身边,未曾远行,如何能认得许梁。陛下可还记得,老奴有个侄子,现在在吏部做事?”
“嗯,吏部文选司郎中王贤?”皇帝道。
“正是王贤。”王承恩道:“王贤早几年在江西建昌当知县,这那时候许梁便是刚到建昌当典史。两人同在一个衙门做事,彼此也较为投缘,老奴对这许梁的印象便是由我那侄子说起的。据王贤所讲,这许梁虽然年纪轻轻,做事却颇有章法,在建昌的时候就带着一个巡防营将周边鄱阳湖的水寇剿得干干净净,至今建昌县的百姓安居乐业,全靠许梁当初的功劳。”
皇帝听得缓缓点头,又将眼光投到那两份奏折上。王承恩便陪在一旁不说话。他久随皇帝,深知皇帝本人自主意识极强,极不会被旁人意见所左右,似方才这等替许梁表功的话语,王承恩也是下了极大下的决心才当面说出来的。
这时,一名小太监进来禀报道:“启禀陛下,锦衣卫指挥使骆大人在殿外求见。”
皇帝听了,挥手道:“宣他进来。”
骆指挥调匀了气息,放缓脚步,走进来,朝皇帝见礼。皇帝待他起身后,便笑问道:“骆爱卿,这一早的进宫可是有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