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李克用】-《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而朱温的干舅舅、河中节度使王重师实力也不弱,加上据有两大盐池,日子过的颇为滋润。不过王重荣生性严酷,用法很严,手下多与王重荣离心。河中部将常行儒尝因事被王重荣无故辱骂,心怀仇怨,准备对王重荣下手。

    唐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六月,常行儒率本部兵在河中作乱,攻入王重荣府第。王重荣见状大骇,拼命逃出城外,可惜运气不好,被常行儒追上,一刀砍死,然后推立王重荣之弟王重盈为河中节度使。王重盈知道常行儒能杀他哥哥,未必就不敢杀他。即立不久,王重盈就诛杀常行儒及其党羽。

    不知道朱温认没认王重盈做干舅舅,当然这些都是虚的,各自的利益才是真的。不过朱温的宣武军和王重盈的河中军并不搭界,中间还隔着河阳(今河南孟县)的李罕之和东都洛阳的张全义,暂时也没什么瓜葛纠缠。

    张全义是五代史上非常特别的人物,张全义的名声很臭,不恶于较晚出世的“骑墙孔子”冯道,也是个“人尽可夫”的滑头。后来朱温把张全义的妻女尽数奸淫,张全义谈笑如常。等到朱梁被李存勖消灭后,张全义又堂而皇之的做成了李存勖的马仔,甚至还成了李存勖皇后刘氏的义父。

    说张全义为人鲜廉寡耻并不冤枉他,但并不能因张全义的“无耻”就否定张全义对恢复社会经济做出的特别贡献。自孙儒焚劫洛阳之后,这座千年古都差不多化为灰烬,“城邑残破、户不满百”。张全义镇守洛阳以来,为了恢复洛阳经济,在旧城的基础上另建南、北两座新城,召纳亡民,免去租税,百姓归之如过江鲫,大约来了五六万户流民。

    张全义“披荆棘、劝耕殖、躬载酒食、劳民畎亩之间。”不数年间,洛阳经济大有起色,洛阳百姓称赞张全义:“张公不喜声伎,见之未尝笑。独见佳麦良茧则笑耳。”张全义如此爱民重农,千载之下,仍让人心动不已。

    朱温对洛阳暂时还没动什么心思,也不是时候。毕竟秦宗权还活着。不过朱温这次有朱瑄的支援,也略觉宽心,大不了再请朱瑄过来帮忙。可朱温正想着好事,却发现朱瑄正在挖自己的墙脚。

    朱瑄其实也不是什么好鸟,当他看到汴军的战斗力很强。便起了孬心眼。唐光启三年(公元887年)八月,朱瑄派心腹人去朱温的军队进行策反。朱瑄策反的招数也真够绝的,他把大把的银子放在和朱温地盘交界的地方,让汴军兄弟自己来取,谁见钱还不眼开?朱温的弟兄们都争先恐后的前去“领工资”。朱温很不高兴,但朱瑄好歹帮过自己,便写信指责朱瑄。哪知朱瑄根本不理朱温,依然在发工资。

    朱温忍无可忍,派大将朱珍去敲打一下朱瑄,朱珍也给朱温争气。没几天就拿下了曹州。朱温得理不饶人,顺手连濮州了捎了回来,朱瑄兄弟被揍的找不着北。平心而论,虽然如果把朱温和朱瑄的位置调换一下,朱温难保不会干这样缺德的事。但就这件事情而言,明显是朱瑄理亏,虽然他帮助过朱温,但朱温已经厚谢他了,没道理给朱温在背后插上一刀。

    中原形势这时相对比较平稳,大蔡皇帝秦宗权陛下正在骂朱瑄狗拿耗子呢。没闲功夫再来捣乱。而此时的淮南形势却异常混乱,那位骑着木鹤要得道成仙的高骈先生已经被毕师铎等人杀掉,庐州刺史杨行密和毕师铎等人绞杀一团。唐僖宗李儇对朱温的印象很不错,看到淮南乱成这样。就封朱温领淮南节度使,并任东南面招讨使。虽然这只是个空头节度,但政治意义重大,以后朱温就可以名正言顺打着朝廷的旗号去征服淮南,朱温笑的合不拢嘴。

    唐光启四年(公元888年)二月,李儇就从凤翔回到长安。改光启四年为文德元年。随后不久,魏博军发生大乱,魏博军节度使乐彦祯的宝贝儿子乐从训私募亡命徒为亲军,魏博牙兵非常愤怒,要找乐彦祯讨个说法。乐彦祯没了兵权,只好跑到龙兴寺做和尚去了。魏博牙将遂推立牙将罗弘信为军帅,乐从训带亲军逃到内黄(今河南内黄)据守不出。

    无论魏博如何乱套,远在长安的李儇是管不着的。自从李儇身边没了那个讨人憎的老太监,这两年日子过的还算安心,李儇觉得自己还年轻,以后的好日子还多着呢。只是谁也没有想到,他的人生路即将走到尽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