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暴风骤雨20-《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此时,朱温见时机成熟,要皇上到洛阳去。朱温的个人势力主要以河南汴州为中心。这段历史上称“汴州兵”,就是朱温的兵。他发兵要挟昭宗按他的话去做。
不是天子指挥臣子,而是臣子指挥天子了。朱温不是忠臣,是一个叛乱分子,一个一时投靠朝廷,伺机窃取大权的阴谋家,大奸人。这一dian,昭宗一朝特别严重。僖宗凭着祖上的余威,还不至于让那些朝臣如此猖狂。朱温凭着镇压黄巢有功,肆意妄为,早有异志。他要用崔昭纬的死党崔胤为相,昭宗没办法,只好让这个坏人入相。
但是,崔胤屡被罢相,均因为朱温的支持东山再起。先后四拜宰相,时号“崔四人”。901年,他给朱温信,叫他出兵迎驾。宦官韩全诲先劫持昭宗赴凤翔投靠李茂贞。904年,昭宗在凤翔被控制了三年,在朱温的势力作用下,返回长安。崔胤劝朱温尽杀宦官,他自任判六军十二卫事,打算另建禁军。次年,此人最后还是被朱温所杀。
就是像钱鏐这种卑鄙小人(害死栽培过他的董昌)也上书,见时机已到,逼迫昭宗封他为浙东观察使。昭宗没办法,封他为镇海威胜节度使。
节度使下有判官、掌书记、推官。掌书记主管机要,职务低一dian,但地位很高。节度使的亲兵称厅子都,比如后梁朱温手下的杨师厚任天雄节度使,就有银枪效节都几千人。“都”是军队号。
气数已尽
900年,朱温到了大梁,也就是后来的开封。这一次开封之行。很有收获。他得到一个人的dian拨,此人叫李振。后面会说到与他有关的事情。
此时。朝廷外两股最强的势力就是朱温和李克用。朱温跟李克用争夺河东,就是现在的山西。河东守将王珂是李克用女婿。王珂是王重荣的儿子,严格地说是侄儿。因为山西跟陕西毗邻,潼关距长安很近,昭宗听到这个的消息,十分担心朱温入关。他急忙下诏要李克用跟朱和解,但是朱温不愿意。朱温势力大,有有推翻政府的野心,当然不愿意。问题是李克用又来不及也没有力量救河东,河东岌岌可危。王珂没有办法。写信给李茂贞,希望他能出面,这样,潼关不至于失守。
前面说到过李茂贞,此人并无大志,没义气,又非常自私,他不帮忙的。要是他帮李克用,朱温的势力发展就没那么快。李克用也许能在有生之年就能实现称帝的愿望。王珂在这样的情况下,只好投降朱温。李克用为了救王珂,写信给朱温,请求和解。这是李克用没有过的。朱温没有答应,还是杀了王珂。朱温和李克用再也坐不到一起了,两人仇恨加深。
皇上任命朱温为宣武、宣义、天平和护国四镇节度使。朱温要求昭宗到东都洛阳。李茂贞想要皇上到凤翔。到了此时,不说皇命不出都城。就是在宫中也没人听皇帝的了。那些宦官一个也指使不动了。
韩全诲听说朱温要劫持皇上到东都,他下令李继筠准备劫持天子到凤翔。皇上写信给崔胤:他为了宗社大计。一定要到凤翔去了,你们也要跟着去吧吧。很明显,昭宗对朱温十分害怕。昭宗在信的最后加上“惆怅,惆怅”四个字。看来,他在朱温和李茂贞这两只狼中选择李茂贞是无奈之举了。
李继筠抢了内库许多东西,金银财宝、布料、法物等等。韩全诲派人密送诸王、宫人到凤翔,实际上是做好了迁都准备。
而朱温加紧到河中,就是陕西同州(大荔县),请皇上到洛阳。相比之下,大家对朱温更加恐惧,毕竟他跟着黄巢干过一段时间,把他看着草寇。因此,司马光这样描写当时的情景:“京城大骇,士民亡窜山谷”。
这一天,百官没有入朝,宫前寂无一人。李继筠封锁宫阙大门,禁止人们出入。当时已经是十一月了,朔风白雪,天寒地冻。老百姓缺衣少粮,穿的十分单薄。没有衣服穿,甚至把书撕下来,缝成衣服。长安满街都是穿纸衣的人,一地哀号,一地饿殍,哀鸿遍野。长安就像一个疲惫的老人,几番饥饿,几番挨冻,几番惊惧,倒在地上,恐怕再也爬不起来了。
韩全诲陈兵殿前,没大没小地对昭宗说,朱温想劫持你到东都,然后要你传位呢。大家请你到凤翔那边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