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暴风骤雨19】-《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第二个人:李茂贞。

    说起这个人,看了历史,你会没有一点好印象。此人大本事没有,比如像王建、朱温、李克用都有异志,后来都做过皇帝,而他只会捣捣蛋,耍耍无赖。做起这种下三流的事情,本领倒是一流的。

    因为李茂贞跟王行瑜结帮捣鼓朝廷,实在太不像话,昭宗对李茂贞越来越生气,决定讨伐李茂贞。宰相兼太尉的杜让知道朝廷弱,李茂贞是一条烂蛇,是一个马蜂窝。他赶紧劝昭宗不要讨伐,不要跟此人产生怨恨。昭宗在气头上,还是要出兵。他对杜让能说,即使朝廷失败了,也不会怪他。因为他知道杜让能是一位十二分的忠臣,有能力的宰相。时代需要他,昭宗需要他,朝廷需要他,当然人民也需要他。昭宗把他留在朝廷月余,下班了也不让他回家。杜让能没办法,只能顶着个脑袋,日理万机,陪着皇上修理烂三流李茂贞。可是,另一个坏宰相崔昭纬投靠李茂贞。凡是朝廷的动静,朝廷的机密,他都告诉李茂贞。从这一个坏人宰相做的肮脏勾当,就知道昭宗把老杜天天留在身边的原因了。

    李茂贞派人找了几百人,暗中集训他们怎么跟朝廷捣乱。李茂贞要这些收了好处的托儿,对才朝官西门君遂说李茂贞是无罪的,不应该遭到讨伐。西门君遂是昭宗派去征伐李茂贞的将领,他说奉命。还有另外的托儿,故意在路上等着崔昭纬,拦住他的轿子,要他阻止出兵。崔昭纬故意说这是皇上委任宰相杜太尉的,他不知情。把责任推给昭宗和杜让能,崔昭纬要多坏就有多坏。

    李茂贞在凤翔集结六万人马,驻扎在周至县,抗拒朝廷。周至东距长安一百五十里。八百里秦川被李茂贞搅得天地恸哭,百姓遭殃。崔昭纬暗中告诉李茂贞,说这次出兵是杜让能的主意。

    李茂贞已经打败了朝廷军队。对不起了,他有了话语权了,他要皇上惩罚杜让能。还威胁昭宗不这样,就会怎样怎样。

    杜让能知道自己的处境。孤立无助,对皇上说,他事先说过,请皇上说一句话。杜让能以为当今皇上会讲信用的。哪知道,昭宗没有能力保护他,只能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哭哭滴滴地说“与卿决矣”。为了息事宁人,快刀切嫩豆腐。要杜让能出来担当。这不仅是忠臣杜让能的悲哀,更是朝廷的悲哀。于是,贬杜让能为刺史,连降三级。昭宗处理政务如此可见一斑,以后也不会好不到哪里。

    李茂贞还要求朝廷杀西门君遂将军一大批人。昭宗点头同意,这些将军都被杀害了。真是让朝野寒心!一个成语“饮鸩止渴”,用在昭宗身上一点也不过。接着,再贬杜让能到雷州当一个司户,就像后来清朝雍正皇帝把恩人年羹饶一夜连降十三级一样。昭宗派人跟李茂贞说,这次出兵是西门君遂等人的主意。不是杜让能。他想反正西门君遂已经死了,能保住老杜就可以了。

    哪知道,李茂贞要杜让能死,否则不撤回部队。奸相崔昭纬从中挑拨,最后,杜让能被赐死,其弟也被杀。因为没罪名,没法向天下交代,便找了一个贪赃枉法的罪名加到这一位大忠臣身上。

    杜让能的父亲叫杜审权,也是宰相。历史上有点知名度的。他儿子叫杜晓,在朱温的时代也做过宰相,算是明珠暗投了。杜门三相,各不相同。当时。朝廷没有对杜晓怎么样。但是,父亲这么离世,伤心过度。安葬了父亲,无心做事,整天闭门不出,不是宅男。也会得封闭症。这样过了十多年,一个叫崔胤的朝官,做了盐铁官,让他到朝廷做点事。他没接受,反正就是不出来做官。户部尚书崔远也想让他到朝廷做个官。有人见他这么下去,饭也吃不上,就跟他说,晋代的嵇康死后,他的儿子也像你一样自废不仕,山涛跟他讲道理,他出来做官了。你难道忍心你们杜家像老百姓一样在地上铺一张草席祭祀祖宗吗?这句话触动了小杜的神经,才出来做了个任翰林学士。到朱温篡权,他做了工部侍郎,后拜相。朱友珪手上,他任礼部尚书、大学士。袁象先讨贼,他被乱兵所杀。

    从此朝廷什么都听李茂贞了。可以说,给唐朝唱挽歌的不是朱温,应该是李茂贞。大家从杜让能身上看到,不能靠皇帝。于是南司北司都到外镇找靠山作为保护伞。南司就是政府,北司是宫廷宦官。

    昭宗下诏:崔昭纬升为司徒,恢复李茂贞凤翔节度使。凤翔有十五州,地大人众。两个坏人弹冠相庆,得意洋洋,可以张牙舞爪,控制朝廷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