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暴风骤雨17-《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黄巢在长安,唐朝尚书省里有人做了一首诗,嘲讽黄巢。宰相尚让认为此人应该在省官到门卒之中。他们把这些人都抓了,刑讯逼供,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这些人被倒挂在树上,挖眼睛,割耳朵。因为查不出来,又大肆收捕能写诗的人。唐朝是一个诗歌大国,不知道有多少李白杜甫李商隐。一抓,抓了三千多。这三千人都一一过堂审问,大刑伺候,都没问出个几斤几两。但是,黄巢却把他们全杀害了。何止斯文扫地?是一场历史性的灾难,否则,唐朝的诗歌让现在的教授们再琢磨一辈子还没个完!这些人平日里以文会友,翰墨书香,风花雪月,或慷慨激昂,或沉郁顿挫,没有想到死于一场浩大的文字狱。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又抹上了浓烈的黑暗色彩。
滥杀无辜,必失民心,哪里能坐江山?四月,黄巢退出长安。当他们退兵时,老百姓协助官兵,争相用砖头瓦片追打。谁扔砖头瓦片多,谁就能发泄更多的仇恨。一个新兴的政权,这么让人仇恨,怕是太失败了吧?
可是,长安人哪里知道,那些扔砖头瓦片痛打黄巢兵的一双双手砖瓦温度犹在,进城的官兵就开始抢了。真真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赶走了豺狼,爬来了更凶狠的毒蛇。他们把宫里抢得一踏精光,然后上百姓家抢去。见什么抢什么,贪金银玉帛的抢钱财,见妓妾媳妇抢美貌女子。以至粮食柴火,猪羊牛马,鸡鸭狗兔。无一幸免。长安城里鸡犬不宁,哭声一片。乱象一城,尸体满沟。血流成河。但没有人给他们下半旗致哀。看来政府军的强盗行为跟黄巢的部队毫不逊色啊!
黄巢听唐兵也不过如此,以为百姓心向大齐政权,便缰绳一扯,个罪恶转身,再次攻打长安。两军在长安城内、外一阵凶横的厮杀,又是血流成河,不忍描述。唐兵将领宗楚、唐弘夫战死。唐兵的军士因为抢的东西太多,舍不得丢,战斗十分不便。有一则耳熟能详的寓言。一个商人渡河,到了江中船破了。大家都极力游到了对岸,可他仍然在江中浮沉。上岸上的人叫他赶紧把身上的钱扔了,他却要钱不要命,最后淹死。历史上又一次演了要钱不要命的人生悲剧。这就导致政府军死伤**成。
黄巢,这一次对不起得很呐!先前你们用石头瓦片打他们,现在开始屠杀!血海!血海!《资治通鉴》记载:“谓之洗城。”不是水洗,是血洗。刚才前面的宗楚,因为怕凤翔争功。黄巢回兵攻长安的情报没有通报郑畋,导致大失败。长安再次沦陷。
此时的高骈在广陵,即扬州。皇上派人让他出兵,他静观待变。无意出兵,导致曹全晸大败。黄巢兵更加多了,蚊聚蜂集。势力大增。
关于这件事,大致情况这样:
879年。王仙芝死后,尚让跟黄巢合并。成了气候。黄巢向襄阳进攻,刘巨容跟江西的曹全晸在荆门相拒。朝廷提拔曹全晸为天平节度使兼东面副都统,曹全晸命长子曹翊领兵追击黄巢,但陷入埋伏。曹翊力战阵亡,曹全晸痛失长子。黄巢率军十五万攻击山东青州,曹全晸手下只有六千人,拼死抗击,竟然将黄巢打得大败。但手握大军的都统高骈拒不支援,曹全晸孤军难支,退屯泗上,最后全军崩溃。曹全晸不顾兵少,誓死相拼,力尽而死。父子俩为了一个衰败于风雨飘渺之中的朝廷唱了一曲哀歌。
当黄巢在青州大败之际,有人劝刘巨容趁胜追击。他,国家喜欢辜负人,有急事就要将士上战场,打了仗,却没人给他们一奖赏。事情之后,根本不管将士的生活和情绪,甚至有的还无功有过呢。还不如留下黄巢,作为富贵的资本。这种做法,历史上叫“养寇”。这种养寇的事件还是很多的。因此,黄巢东山再起,招兵买马,转战江南。一路南下,占据信州、杭州等十五州。
880年,黄巢屯兵信州,即现在的江西上饶。此时,很多士兵生病,传染开来,死了很多。加上张璘进攻,黄巢耍了个花招,送给他金银,还写信给高骈,希望得到他的引荐。高骈这人奸诈得很,骗黄巢,他一定让朝廷给你当个节度使。那时候,朝廷已派了三支部队到了淮南,攻打黄巢。高骈担心被他们分走功劳,跟朝廷,用不着,他的部队就能拿下黄巢,让他们走好了。于是,三支部队就这样撤退了。黄巢知道这个军机,他不投降了,还请战,结果张璘战死。
高骈奸诈无比,心狠手辣。他原来跟周宝的关系很好,后来地位渐渐高升,超过周宝,所以看周宝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