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暴风骤雨12】-《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温庭筠是晚唐词人,五百首《花间集》集中了温庭筠等十八家“诗客曲子词”,他的词居首。他的《菩萨蛮》共有十八首,第一首: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写一个女子一夜候人不至,第二天出现在严庄相待的场面,全是无声的镜头。优秀的诗词的意象还有多向性,也可说是生活中的怨妇,也可以说暗喻一个怀才不遇的士子。但不管写什么意象,那种失望而孤独之感,借助了动作与服饰暗示出来,笔法细腻。

    关于令狐绹,李商隐进士考失败,说是他从中作梗所致,讽刺令狐宰相“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五代《中朝故事》和《北梦琐言》以及陆游《避暑漫钞》也记载他南逃江南,遁入空门的事情。宋初曾经有人说他到过杭州。杭州佛寺齐安禅师很看重他,也很好地照顾他。宣宗即位后,齐安已经去世。宣宗赐寺名,谥齐安为悟空大师,还有诗哀悼。此外,他还遇到黄棨大师,有一段公案“黄棨礼佛”:大师问他,不看佛术,不看法术,不看众术,长老礼拜当何求?他要求各地改尊道教为佛教,恢复了武宗时期严禁的佛教,到处造寺庙。增加了许多僧人,给国家增加了繁重的负担。这一点,后来五代后期是周郭威就比他好了。郭威即位次年,废除天下佛寺三千三百三十六座。又毁天下铜佛像铸钱。

    武宗去世之前没有立太子,但要说让他当皇帝,他自己都不相信。在他人生迷迷糊糊浑浑沌沌的时候,宦官马元贽见武宗不能视事。立他为皇太叔。不久,武宗去世,他即位。他是唐朝唯一一皇太叔继任的皇帝。

    为什么说他连自己都不相信会当皇帝呢?

    古代之体制,不论德才,即位的首先是嫡亲长子。宣宗不是正宫娘娘生的。自然拿不到这一张选票。自然是哥哥当皇帝,就是武宗。武宗去世,皇子继位,那他更加没希望。再说,小时候他就像一个哑巴。大家跟大家一起玩,谁都兴高采烈,显示皇家子弟的宏富性格。他却傻呆呆的站在一边,不说神情落寞,至少是目光呆滞,几乎不说一句话。他的哥哥文宗到十六宅玩。跟皇哥哥没有什么话。文宗见这一个傻瓜弟弟,常常笑话他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愚童。就像安徒生童话里的丑小鸭,谁都笑话他,谁都欺负他,谁也没把他当回事。倒是成了宫中达官贵人的饭余茶后的开心果。

    宣宗当了皇帝,不像他的那些前任,碌碌无为,他要做一番事业。为祖宗基业,做了不懈的努力。他励精图治,每天把工作安排得满满的。不但过问国家大事。还常常关心身边的人。他的记性非常好,宫里的搬运叔,劈柴伯,厨师娘。烧火婶,保洁哥,看门弟,保育姐,端茶妹的名字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对这些人,他都能根据其特长爱好安排工作。没有什么差错。有时候,有些下面报上来的狱吏姓名,凡五品以上的官员,要宰相府抄写一份名单和简历给他。放在桌上,有空就看看,一览皆记。甚至账本上的字都记得一清二楚。

    有一次,一位内库官员清理仓库里受污损的布匹,在报告单上误将“渍”写成了“清”,枢密承旨孙隐以为皇上不会看,让它错在那里吧,没有改过来,就这样报上去了。后来中书再汇报这事,写的却是“渍”。宣宗知道后很生气,把孙隐交给有关部门,按擅自改动奏章罪论处,贬到外地。宣宗的记性在君王中是极其罕见的。《资治通鉴》对他的好记性特别做了大量叙述,叙述所至,溢美的流露,意在向后人交代宣宗是一位励精图治的皇帝。这在历史上是非常少的。

    《资治通鉴》还记叙了下面两件事,告诉大家宣宗跟太宗一样,十分了不起的皇帝,称之为小太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