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章【大唐将帅32】-《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两次侵扰关中,威胁唐都长安。629年,唐太宗派大将李靖和李勣等率10余万大军分道,出击东突厥。630年,唐朝攻灭东突厥。657年,西突厥也为唐朝所灭。
安史之乱后,唐朝军队撤出中亚,突厥再次活跃起来。约在公元1000年,以酋长塞尔柱为首的一支突厥人侵占伊朗。
公元1055年,攻入巴格达。公元1071年,北上拜占庭,占领小亚细亚,形成一个大国,史书上称为“塞尔柱突厥”。随后,因内讧而迅速瓦解,
分成许多小国,其中一个是位于小亚细亚西北角的“鲁姆苏丹”国,又称“罗姆苏丹”。
12世纪末,留在中亚的突厥人建立花剌子模国,都城乌尔鞬赤,包括中亚,伊朗、阿富汗全境,为中亚一个大国。
公元1216年,成吉思汗派商队450人出使花剌子模,结果仅留一人回来报信,其余全部被杀。成吉思
汗再次派使者前往抗议,结果又被杀。
公元1218年秋,成吉思汗亲率20万大军征讨花剌子模。很快,花剌子模为蒙古攻灭。花剌子模国王没诃末逃到里海的一个岛上,
并在那里死去。在蒙古人的逼迫下,突厥族大量西迁,最后来到小亚细亚,
同塞尔柱突厥人和睦相处。后来从鲁姆苏丹国得到一块位于达达尼尔海峡南岸的
封地。
公元1242年,罗姆苏丹在蒙古人的打击下瓦解。来自花剌子模的突厥人,在首领奥斯曼的率领下,
乘机打败临近的各部和拜占庭。宣布独立。公元1326年,夺取小亚细亚重镇布鲁萨,定为首都,称奥斯曼突厥。居住于小亚细亚的突厥人很多,
他们与希腊人、亚美尼亚人等多种民族长期融合同化。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被称为土耳其人,也称奥斯曼土耳其人。
“土耳其”一词,就是从“突厥”转化来的。因此,奥斯曼突厥又被称为奥斯曼土耳其。也就是今天土耳其的前身。
所以,公元十一世纪后,在国外有的史籍中使用的“突厥”,
已经不限定于原来的突厥人,而是对一切操阿尔泰语系突厥语诸民族的共称。
令狐潮引领四万叛军来到雍丘城下,城中军民大为惊恐。都认为城池难以守住。张巡及时鼓舞士气,大家心里才稍为安定。
唐军主动出击,打了叛军一个措手不及。叛军恼羞成怒,环城设置百门石砲,拼命轰击,城楼及城上女墙全被毁坏,城池危在旦夕,
张巡率众在城上设置木栅,阻挡叛军进攻。唐军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点燃之后纷纷投下。爬墙的叛军被烧得焦头烂额,一片鬼哭狼嚎。
唐军坚守六十多天,历经大小三百余战,带甲而食。带伤而战,叛军尽管人多势众,却无法前进一步。
五月中旬,令狐潮又卷土重来,这次,他想不战而屈人之兵。他亲自来到城下。劝说张巡,
“朝廷兵不能出关,大势已去,你率老弱残兵守此危城,又有什么意义,不如投降,
还能求个封妻荫子”,张巡满脑子忠君爱国,如何能听令狐潮的花言巧语,他大义凛然,
训斥令狐潮,“自古以来,君主杀掉父亲,为人臣子的不能报复。你因为妻儿被杀怀恨朝廷,妄图借助叛军之力血洗城池,
将来一定会落得个斩首示众的下场,留下乱臣贼子的骂名。你饱读圣贤之书,可知,忠义两个字怎么写”,令狐潮理屈辞穷,羞惭而退。
在此以前,战场形势对唐军颇为有利,哥舒翰将安禄山阻于潼关之外,半年时间叛军僵持不下,郭子仪、李光弼在敌后切断了叛军与范阳老巢之间的交通线,叛军东进被张巡阻于雍丘,
南下被鲁炅阻于南阳(今河南邓州),安禄山进退两难,起了放弃洛阳的心思。关键时刻,唐玄宗却一意孤行,强令哥舒翰兵出潼关,与叛军决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