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大唐将帅30】-《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唐绍被当场斩首。各路兵马目睹两位大臣受谴,大都惊慌失措,只有薛讷和解琬所部稳如泰山,岿然不动。皇帝派轻骑召见薛讷,薛讷所部号令森严,
骑士无法进入阵营,直到唐玄宗亲给手敕,才得以进见。唐玄宗对薛讷大为欣赏,从此十分器重,信任有加。
开元二年,契丹、奚和后突厥几次在边境挑衅,是战是和,唐玄宗听从了薛讷的意见,
任命薛讷为紫微黄门三品,率领六万唐军,以左监门卫将军杜宾客和定州刺史崔宣道为副,
向契丹大举出击。此前,杜宾客曾持反对意见,他认为,“盛夏季节,士兵全副盔甲,
携带军需粮草,远征敌境,恐怕不易成功”,薛讷立功心切,力排众议,唐玄宗才下决心剿灭契丹。大军行至滦水谷(今河北承德地区滦河山谷),
遭遇契丹埋伏的重兵,居高临下,前后围堵。诸将心生怯意,只想逃命,无奈契丹军占尽了地形优势,以逸待劳,
唐军死者十之**,损失惨重,薛讷带领数十骑兵奋力突围,才捡回了自己的性命。崔宣道的后军听到前军的消息,赶紧撤退,这次行动遂以失败而告终。
薛讷回朝以后,把罪责推给崔宣道和李思敬等人,唐玄宗以众将不肯用命为由,将这几人统统斩首,将薛讷免官为民,只赦免了杜宾客一人。
唐玄宗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八月,吐蕃大将坌达延、乞力徐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洮州(今甘肃临潭),
继而进攻兰州(今甘肃兰州)和渭州(今甘肃陇西县东)的渭源县(今甘肃渭源东北),抢走了大批牧马,唐廷震动,全国上下招募勇士,去充实河陇地区的防御。
鄯州都督杨矩在金城公主下嫁吐蕃赞普的时候,曾请求朝廷将河西九曲之地赐给吐蕃,唐朝门户因此大开,吐蕃军以河西九曲为据点,频频进攻唐境,造成严重后果。杨矩悔恨交集,自杀身亡。
唐玄宗让薛讷以布衣身份代理左羽林将军、陇右防御使,以杜宾客、王晙、安思顺等人为部将,统兵十万。战马四万匹,迎击吐蕃。十月,薛讷大军进至武街驿(今甘肃临洮东),
与驻扎在武街南面大来谷的十万吐蕃军对峙。太仆少卿王晙精选勇士七百人,分为前后两队。身穿吐蕃服装,前队乘着夜黑风高,
向吐蕃坌达延部发起了突然袭击,五里外的后队则擂战鼓、吹号角,黑暗中仿佛来了千军万马,吐蕃军以为唐军主力已经出动,慌忙逃窜,夜色中难辨敌我
,陷入自相残杀的局面,死伤万余。两度偷袭成功后。薛讷率领的唐军主力也及时赶到,
前后夹击,吐蕃军伤亡惨重,狼狈逃窜。坌达延率部逃向洮水(今甘肃临潭西北),唐军紧追不舍,
如影随形,双方在长城堡(今甘肃临洮境)展开血战,唐军气势如虹,打得敌人溃不成军,一战就斩首一万七千级。缴获牛羊一百二十万头。
吐蕃残部眼见前有洮水,后有追兵,几乎是无路可逃,他们只有使出全力。与唐军进行最后的决战。
吐蕃人将薛讷军先锋、丰安军使郎将王海宾围入阵中,王海宾骁勇善战,此时却寡不敌众,其他唐将妒嫉王海宾的战功,
也没有及时施予援手,这位出身太原王氏的一代名将就此壮烈牺牲。以身殉国。薛讷主力赶到后,将敌人分割包围,尽数歼灭,吐蕃军尸横遍野,
连洮水都被尸体堵塞,河水尽赤。数万吐蕃军葬身沙场,吐蕃将领六指乡弥洪被唐军生擒活捉,缴获军械无数,大唐帝国此战重创吐蕃,朝廷上下扬眉吐气。
唐玄宗本来准备御驾亲征,闻听大捷,龙心大悦,册封薛讷为左羽林军大将军,复封平阳郡公,
册封薛讷的儿子薛畅为朝散大夫。追赠王海宾为左金吾卫大将军,赏赐其家帛三百段、粟三百石,将王海宾九岁的儿子王训改名王忠嗣,拜为朝散大夫,养于宫中,
与皇子们一起接受教育,王忠嗣长大后,投身军旅,成为一代名将,战功赫赫,威震四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