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大唐将帅】-《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马燧从牢中提出了几个死囚,放在自己身边打杂,只要稍有过失,就马上处死,回纥人一旁瞧见,大惊失色,

    从此在大唐境内不敢胡作非为,大大收敛了游牧民族的暴虐性情,让大唐百姓免除了回纥人的抢掠之苦。

    元781年,魏博节度使田悦反叛朝廷将临洺城围困了好几个月,城中很快就要弹尽粮绝,守将张伾焦急万分,只好将心爱的女儿打扮一番,当着将士们的面,准备卖掉女儿,换钱供将士们一日之需。

    众人深受感动,都表示要竭尽全力守住城池。马燧的援军赶到城外,却没有立即向田悦展开进攻。城中守军快要撑不住了,张伾把求救信绑在风筝上,

    风筝飞向援军驻扎的地方,田悦命人向风筝射箭,但风筝越飞越高,直飞到马燧的营地。马燧很快看到了风筝求救信,上面写着,

    城内只能支持三天了,援军再不行动,城中守军就要变成敌人的人肉军粮了。马燧率军猛攻杨朝光的营栅,“推火车以焚其栅”,

    杀掉了杨朝光和五千敌兵。马燧手下的大将李自良等人在双岗(今河北邯郸西北)阻击田悦的援军,马燧告诉他们,如果让田悦的援军突破了唐军的防线,就拿自己的脑袋来交差。马燧亲自扼守要冲,双方激战上百回合,

    唐军斩首万余级,生俘九百人,“得谷三十万斛”,干脆利落地解了临洺之围。

    田悦的残军在洹水集结,负隅顽抗,马燧再度出击,打出了一场漂亮的洹水之战。

    公元782年,马燧率军强度漳水,用铁锁连住数百辆车,塞上土囊堵住河流,唐军得以顺利渡河。马燧命令部队带上十天的军粮,进兵仓口(今河南漳水西北),隔着洹水就是田悦把守的城池。

    为了速战速决,马燧攻敌之必救,围魏救赵,先在洹水上搭建三座木桥,然后率军直奔田悦的老巢魏州(今河北大名北),田悦无法安坐,

    率叛军渡洹水北上,大军刚刚过河。三桥就被唐军放火烧掉。马燧的军队迅速结成阵势,清除野草,开出空阔的阵地,田悦的军队追上来了。

    但已然士气衰竭。唐军精锐一鼓作气,如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田悦军退到洹水岸边,已经无路可走。唐军斩首两万级,俘虏三千人,

    田悦军“尸相枕籍三十里”,赴水溺死者不可胜数,田悦带着上千残兵逃到魏州,叛军元气大伤,失去了与中央政府公然抗衡的本钱。

    不久大唐朝廷爆发了奉天之难,李怀光率领朔方军赶往救援,终于保住了唐德宗的性命,但是生肖属马的唐德宗性格急躁。行动鲁莽,又爱偏听偏信,刚刚躲过朱泚的追杀,又逼反了立有大功的李怀光,幸有马燧、浑瑊等人为他收拾残局。性格决定命运,

    唐德宗不能容人的性格使他的执政生涯危机汹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如果马燧没有对皇帝的百般忠诚和容忍,恐怕很难对皇帝的刻薄和怪僻安之若素。

    唐德宗曾为马燧的一位孙子取名马继祖,就是希望马家后人能继承这种谦冲的品德。马燧去世后。他的儿子马畅曾向宫中进献家中所产的杏子,

    唐德宗从未见过这么大的杏子,竟然派人去马畅家中册封杏树,马家宅地本是风水宝地。皇帝如此郑重其事,马畅只好将宅院主动献给唐德宗,

    改名“奉诚园”,如此小心谨慎,马氏在唐德宗时期才平安渡过,那些性烈如火的胡人将领。遭受不公正待遇,可没有马家这么好说话了

    ,李怀光的手下就将唐德宗的特使乱刀砍死。兴元元年正月,马燧加封为北平郡王,与侍中浑瑊、镇**节度使骆元光一起讨伐河中的李怀光。

    “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激战四个月以后,

    为了减少唐军的损失,马燧决定单人赴险,凭着勇气和口才,说服朔方军将领归降朝廷。他来到朔方军镇守的长春宫外,呼唤朔方军守将徐廷光,

    “我来自朝廷,你可向西面受命”,徐廷光一向敬畏马燧的威名,拜于城上。马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朔方军将士平定安史之乱,首建大功,

    四十多年来,功劳赫赫,无人可比。现在你们跟着李怀光背弃皇上,意图造反,这是灭族之祸呀,难道你们希望妻子儿女跟你们一起受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