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一代女皇】-《唐朝那些事儿》


    第(2/3)页

    这个倒霉的人叫李君羡,他是洺州武安(今河北武安市)人,是玄武门的一员守将,职位则是左武卫将军,爵位是武连郡公,是唐王朝的功臣。

    我明知道,玄武门是唐代长安城的正北门,扼守皇帝居住的大内,位置极其重要,所以它的守将都非常骁勇,李君羡的功夫自然相当了得。

    都说伴君如伴虎,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就会终极一个人的性命。这话不假,李君羡就是因为随口说了一句话,结果让自己死翘翘了。

    有一天,唐太宗的兴致很高,决定在宫内宴请武将开派对,大家一起乐呵乐呵。既然是老板请客,大家便都敞开肚皮喝了。在酒酣耳热之际,太宗为了活跃一下气氛,便让各自说出自己的小名,让大家开开心。

    这些小名有文雅的,有通俗的,在此不提。只有一个人的小名不仅让大家捧着肚子笑个不停。还引起了唐太宗的高度重视。

    这就是李君羡的小名——五娘子。

    一个牛高马大、胡子拉碴的将军竟然叫五娘子这样小女人的名字,他爹娘当时难道想要生个女孩。所以才起了这么个小名?这也太搞笑了。

    就在大家哈哈大笑时,唐太宗的脸色变得阴沉起来。因为他又想起了“女主武王”的预言。这员武将怎么会有一个这样的小名?难道要谋反的人是他?

    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因为被贼惦记往往让你防不胜防,如果被起了杀心的皇上惦记,那你就危险了。

    结果,没过多久,唐太宗就找了一个借口,把李君羡杀了。在唐太宗心中,他还是有些不信女人会夺了李唐的天下,如今杀了李君羡后。他觉得天下应该太平了。所以,武则天因此躲过了一劫。

    故事很精彩,但真实性有几分呢?我认为,这只不过是稍后史家为了响应武则天当皇帝而捏造的故事而已,根本不可相信。别的不说,单看唐太宗,当他得知武氏会夺取李唐的江山社稷时,会因为李淳风的言论而听天由命吗?这也太小看唐太宗了。要知道,他的皇位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得来的。他绝对不是一个听天由命的人。…

    再看武则天,她从贞观十一年进宫当才人,到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十二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了。他由14岁的少女长成了26岁的成熟少妇。

    人变了,但职位却没有任何改变,这是她所不能容忍的。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她要改变这种状态。因为人没有几个十年可以荒废,尤其是对女人来说。更是荒废不起。

    唐太宗晚年,猜疑心越来越重。一些大臣因此而丧命。史料记载,贞观二十年(646年),宰相张亮因为“有义儿五百”,被太宗以谋反罪杀掉了。到了贞观末年,唐太宗的身体越来越坏,怕是熬不过多少日子了。

    万一唐太宗撒手西去,自己该怎么办?宫廷中的政治斗争非常残酷,武则天已经不再是天真和稚气的小姑娘了,她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起来。

    就在武则天愁苦之际,一个人引起了她的注意,他就是皇太子李治。对这位未来的皇帝自然要热情有加。在与其他妃嫔轮番入侍得病的唐太宗的这段日子,武则天同经常前来看望唐太宗的李治便慢慢混熟了。这是一件好事,正因为有李治的出现,才逐渐改变了武则天的人生轨迹。

    接下来,我们简单了解一下皇太子李治。

    唐太宗有14个儿子,李治排行第九,小名“雉奴”。从长孙皇后的角度来讲,他是嫡出的第三子。在他前面,除了太宗的长子李承乾外,还有四子李泰,都是一母所生的同胞兄长。在古代皇位继承制度的传统中,嫡长子具有特殊的优越。按照常理,他这辈子是没希望当太子了。结果却出乎意料地当上了太子,这是为何?

    贞观元年,唐太宗刚刚当上皇帝,便立年仅8岁的嫡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因为李承乾小的时候聪明伶俐,人见人爱,很有潜质。

    刚开始,李承乾积极上进,能识大体,得到了太宗和朝廷大臣的好评。但他长大后就不学好了,沾染了不少坏习气,成了“五毒俱全”的问题少年,生活也日益荒唐颓废。看着不争气的儿子,唐太宗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根据继承的原则,嫡长子不行,就该轮到嫡次子了。于是,唐太宗开始属意第四子,也即是长孙后所生的次子、承乾的胞弟魏王泰。

    李泰生得仪表堂堂,而且喜欢读书,为了迎合父亲的口味,他还组织一些文学之士编写了一本叫《括地志》的书。这是一本关于地理方面的大型著作,也叫《魏王泰坤元录》、《贞观地记》、《贞观地志》、《魏王地记》、《括地象》等。全书正文550卷,序略5卷。按当时的都督府区划和州县建置,博采经传地志,旁求故志旧闻,详载各政区建置沿革及山川、物产、古迹,风俗、人物、掌故等,多为唐宋著作所引用,令人遗憾的是南宋后此书散佚。

    能主编出如此宏大的书。足见魏王李泰眼界不凡,称得上是那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人。是做皇帝的料。唐太宗便对魏王李泰另眼相待,想废了李承乾太子。改立李泰为太子。

    魏王李泰恃宠骄横、野心勃勃,他一方面想方设法取代太子长兄,另一方面又不知道收敛,这引起了朝廷大臣们的不满。再看太子李承乾,他感觉到了父亲对自己的冷淡,觉得自己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为了维护自己既得的利益,他暗中联络政治上失意的叔父李元昌和大臣侯君集等人,阴谋发动政变。结果事情败露,被抓了。…

    举报|回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