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机构和人事三-《复兴之路》
第(2/3)页
马光明闻言立即站起身要回避,但被陶唐叫住了,“老马你别走,一起聊聊吧……在厂里整日不得空闲,这里倒是清净……聊什么呢?”陶唐自问自答,“前日给吕绮出了个题目——作为公司发展规划部的领导,说说我们红星厂制约发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我没要她马上交卷,给了她时间充分考虑……现在我把这个问题抛给你俩,由于身份不同,我就不给你俩考虑的时间了。作为公司领导,我想你俩三天两头会思考类似的问题吧。老马,你先说!”
马光明的脑子里正想吕绮。因为陶唐刚才提到了吕绮。他在想,如果硬要找陶唐的破绽——他和韩志勇不止一次地讨论过这个议题,倒不是谋划“谋朝篡位”,而是寻找上位者的破绽,这是韩志勇的思路,也是其防身之要术。结论就是,大概吕绮是陶唐唯一的破绽吧。之所以要加一个“大概”,是因为他和韩志勇不肯定陶唐和吕绮有一腿,他认为没有,韩志勇认为有,意见难以统一。这本是个极为无聊的话题,至少马光明认为简直就是龌蹉。现在陶唐提到吕绮,态度坦坦荡荡,于是再次证实了马光明的预感,二人关系清白,绝无越线之可能……没想到陶唐第一个就要他回答,而且理由极为充分,是啊,作为公司领导,不考虑制约公司发展的问题就是不称职。
哪一级的领导也不愿意在能决定自己前途的人那里落一个“不称职”的印象,马光明岂能例外?“陶总,您这是突然袭击了。好吧,我说说看,不对之处领导当面批评指正。”
马光明迅速整理了思路,“制约红星发展的问题不少,但我认为最当紧的是体制和机制问题……体制就像计算机的硬件,机制嘛,当然就是软件了。如果把厂子比作一台老旧的计算机,这台计算机从里到外都该升级了,体制要变革,机制也要做相应的变革,不然不足以支撑公司新一轮的发展……”他的思路越来越顺,谈话也就不打磕巴了。
赵庆民抽着烟,静静地听马光明讲体制和机制变革的必要性。心想,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无新意。随便拉出一个中干都可以谈上半个钟头……我们谈体制和机制谈了几十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破三铁”(即打破铁工资、铁饭碗、铁交椅)开始,就在讲体制和机制的问题,讲了二十多年了,有什么统一的结论吗?上面不断推出改革的命题,包括政策性破产和债转股这样力度相当大的举措,彻底解决体制和机制的弊端了吗?没有!这家伙有些取巧了,大概听说了陶唐要在机构上做文章,于是选了这么一个永远不会不及格的话题……
马光明谈了一刻钟,谈完了,“说的不一定对。请二位领导批评指正吧。”
“唔,老马认为主要是体制和机制的问题,而且要从体制先入手。对吧?老赵你认为呢?”
“我不太赞同老马的看法。当然,老马说的也不错,的确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从体制和机制入手,动作大了,我们做不了主,小了,不解渴……”赵庆民掐灭了烟蒂,“我说说我的看法吧……首先,难得有这样的机会,我倒建议啊,陶总,你应当多采取这样的方式……”
“哈哈,书记大人在批评我呢,我们不缺少这样的机会吧?我是心有所感而已……你继续。”
“我觉得红星的关键在党。党是什么?就是干部,就是红星的两级班子,主要是中层处级正职和我们这十几个人。”赵庆民正色道,“考虑这个问题很长时间了,从骆冲刘新军之后就再考虑,这些年我们在人事上的管理是失败的,公司这一级的问题尤其大。但我们主宰不了,这是集团的事。中层的问题,根子出在公司班子。就像计力强,如果没有杨文欢,计力强算个屁?!刘新军也一样,如果背后没有站着宋悦,他也不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所以,我在戚总带队来考察红星时向秦总做了深刻的检讨,出现这么多问题,我这个党委书记难辞其咎……”
“老赵,跑题了啊。今天不是民主生活会。”陶唐提醒道,“不过,你说最大的问题是人事问题,我完全同意。你接着讲,我俩洗耳恭听。”
“班子问题的核心是一把手的问题。公正地讲,你陶唐是红星二十年来最好的一任一把手,至少现在是。红星局面的好转主要应归功于你,不知道老马是不是这样看,我就是这样认为的。”
“完全同意书记的看法。”
“过奖了,也跑题了。”陶唐摇摇头。
“既不饰美,也不跑题。但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为什么?因为还是在人治的范畴。当然,宏观形势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上面要求严了嘛,八项规定出台了嘛,整顿‘四风了’嘛。但我还是觉得没有解决根本的问题,假如你陶唐要胡来,我管不住,老马他们更管不住。当初我是劝阻过老宋的,私下劝过,生活会上也提过,老马可以作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