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章 这个锅我不背-《帝国海权》


    第(2/3)页

    “任何低于2:3的比例都对我们不利!我们现在每年能开工5艘主力舰,英国佬能做到每年开工8艘主力舰吗?只要我们保持现在的主力舰建造速度,我们和英国佬之间的实力差距就会越来越小!所以英国人任何条件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以接受的!”提尔皮茨强硬的说到。

    约亨点了点头,提尔皮茨说的没错,《海军法》第二次修正案通过后,德国可以也必须每年开工5艘主力舰,而英国人则饱受财政困难之苦,想要保持每年8艘主力舰建造数量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算英国人历史上曾经疯狂了一次,提出“两舰对一舰”的主张,一次性开工8艘主力舰后,次年立马就被打回原形。而且随着超无畏舰的价格越来越贵,英国人不得不面对自己玩不起这个游戏的现实。

    但是德国不存在这个问题,随着造舰竞赛的白热化,德国面对巨大的压力不得不在1908年和1911年先后通过《海军法》第二次、第三次修正案,继续增加每年投入的资金数量。

    约亨现在实际上已经让德国海军拿到了甚至超过历史上1911年《海军法》最后一次修正案的舰队规模。但是实际上每年1.6亿马克的资金投入随着战舰造价的上涨实际上是有些不够的 。

    所以只要英国人发疯,约亨就能要求议会在战舰建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拨款以应对价格上升的问题。虽然这的确会让国民被迫承担起更为沉重的国家财政负担,但是国力比历史上更强的德国肯定比英国人更玩得起这个烧钱游戏。

    所以无论英国人提出怎样的价码对德国来说都是不利的,因为只要英国人不接受2:3的数量对比,那么一切谈判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事实上约亨很清楚俄国人召开的这次会议在历史上变成了什么样子。历史上1907年召开的第二次海牙国际和平会议新订了10项公约,其中有6项是在英国主导下对英国维持海上霸权有利的关于海战规则的。

    并且英国人还以和平为名义要求各个海军强国削减军备支出,作为裁军计划的始作俑者,英国人能在裁军后保证其实力依然远远强于其他各国,这根本就是强国对弱国布下的陷井。

    这就是英国人的外交智慧,狡猾的通过所谓的“裁军”建议限制潜在对手的军备竞赛,从而保证了自己的优势,赢得了道义的制高点,又解脱了沉重的负担获得了喘息的机会。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自欺欺人的强盗逻辑在未来依然是某些国家所遵循的行为准则,企图以此来限制别国的自然发展以免对其构成“威胁”,或者作为对别国正常发展横加干涉并指责的的“正义性”。

    然而这种做法的愚蠢之处也恰恰在于将其他人都当成了傻子,这不仅不会获得对手的真诚响应,反而会增加对手的疑虑和反感。

    所以历史上德国对于英国人的裁军建议只有一个判断,那就是英国人的目的是通过缓兵之计限制别人的发展以继续维持自己的强国地位。而且此时的德国,别说英国皇家海军了,就是俄法同盟海军都对德国人拥有优势,自然是断然拒绝,很明智,但是这样的明智同样需要付出代价。

    但是约亨又不得不承认,对于“愚蠢”的民众来说,事实是无关紧要的,他们会听从政府的宣传,然后将其他国家贴上“敌人”和“威胁”的标签。如果这个“敌人”要是再不小心最终失败了,那么他们则必然会被打上“邪恶”的烙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