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1章 实名制度-《华娱之巨星推手》
第(3/3)页
正因为在有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卢德双曾经考虑过,是不是要放弃施行实名制度,毕竟前世有关网络实名制度的一些过程,已经清晰的告诉卢德双,想要让人们接受实名制度,真的很难。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句跟互联网有关的经典名言,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纽约客》杂志的这句名言广为流传,甚至被视为网络自由的宣言。从互联网诞生之初,人们自然而然地认为网络是可以尽情狂欢的一片天地,在这里,大家可以不显露身份地畅所欲言。
可一直以来,各国政府对于网络言论限制较少,只有涉及有组织犯罪和性犯罪的言论会被警方监控。然而,匿名制在带来更大程度自由的同时,也带来了污言秽语和煽动性言论。匿名在保护言论自由的同时,似乎也成为一种网络伤人工具。
前世,美国曾经生过一件轰动一时网络暴力,梅根事件!
说的是2oo6年,美国密苏里州一名49岁的女子劳丽·德鲁与其女儿及雇员,在社交网站聚友网上,让一名虚拟的16岁男生乔希·埃文斯连续数周向13岁的少女梅根表示好感,之后又对其进行恶语辱骂,并称“世界没有她会更好”。其他不明就里的网民随后也加入了羞辱梅根的行列,最终导致这名女孩自杀。
而劳丽·德鲁之所以这么做,仅仅是为了报复梅根早前与她女儿吵过架。
看到梅根事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
没错,前不久生的荪丽事件,其实也是一起非常恶劣的网络暴力事件,如果网络暴力的对象不是荪丽,又或者说荪丽背后没有卢德双,那会不会又是一起梅根事件的受害者?
也正是如此,卢德双最终没有放弃,决定先从美国这里来尝试下实名制度,然后看看效果,再决定其他欧美国家要不要施行实名制度。可没想到,卢德双已经再三交代,时刻关注实名制度的一切信心,可手下人却当成耳旁风,导致仅仅几篇言论自由跟**权的帖子,就让人人网的实名制度一败涂地!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