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平江东威震袁术-《三国之我乃刘备》


    第(2/3)页

    赵牛点头道:“厉都尉跟我说,他这块玉佩是在谯县时所得。当初陈国袁焕为了巴结主公,特派使者送来了郭贡的头颅。只是,他说,当时陈国使者来时,他正值着白班。他当时看到陈国使者身上有这件配件,就很是喜欢,便是故意暗示于他,轻巧取得此物。他说,他将此物时时带在身边,临走时也就不带走了,让某转交给明公。”

    刘备听完赵牛叙述,不由眉头一暗,心里不知何滋味。他看着手中玉佩,不由长叹一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他却在临终前说了这一番话,是该让我夸他呢,还是该让我骂他?”凝视着手里的玉佩,想到过往种种,不由眼圈一红,泫然欲泣。顿了顿,叹道,“虽听不到他临终善词,但亦能听到他把真话说了出来,亦可足以见的他深深忏悔之意了!”说完,紧握着玉佩,感受了余温,这才将它别入腰间。

    赵牛愣在下面。许久才问:“那么明公,厉都尉的首级该如何处置?”

    刘备挥了挥手,说道:“将首级挂出,勿要让城内乱兵看得清楚。”

    赵牛虽然不明白刘备到底是痛恨厉影还是怜惜厉影。但听到刘备的命令,他不敢二言,立即按照他的意思照办了。也就在厉影首级悬挂出的当天,果然如何夔所料,城内乱兵震动,城头个个称快。也就在是夜,城内乱兵稍一商量,认为“大敌”已死。也就没必要再继续耗下去了。城内四营,好像是约好了似的,也都在同一时间开了城门,悄悄逃走了。

    城内这么大的动静。以致让睡梦中的凌统听到了消息,立即从榻上跳了起来。看着四处乱奔的士兵,其实他也明白了,大势已去,不可挽回了!他匆匆将衣服穿起。带着本部人马,也就准备趁着乱兵逃出城去。

    他当初起兵,秘密联络在江东的孙策旧部,虽然一时招募到许多壮士。但要不是因为碰巧遇到了厉影这样让江东农民乃至士族痛恨的霸权者,他那里又能因风放火。从而浑水摸鱼,将这星星之火顺利发展成燎原之势?本以为。以此之势不愁立足江东。而只要立足江东,也就不怕跟刘备相抗衡一回!只没想到,刘备会在战争中寻找原因,然后又以快刀斩乱麻之势,不惜斩杀爱将,以此来消弭士民心中之恨。罪魁祸首一死,自然也就动摇了士民的根本信念。俗话说树大好乘凉,目下树也倒了,猢狲也散了,他再呆着不走还能有什么作为?

    在凌统看来,他是打算先逃出这里,然后藏匿山中,等到时机成熟,再来次因风放火。就算他歇着,也要让刘备不得安宁!

    自刘备决定斩杀厉影的时候起,刘备其实已经想到会有这个局面。当城内纷纷乱开城门逃出时,刘备早已经让各路人马埋伏在秣陵城四周。只是,伏击在城外的伏兵不是见到城内乱兵就拦截,相反的,统统放任走之。而等乱兵渐渐走完了,眼看正规军如凌统所部千余人马出来后,乃一声喊杀,将围合上。而在杀敌数百后,却又顺利活捉了乱军主将凌统。

    一但闹事头头被抓,当初那些趁乱而起,欲要趁火打劫的乱民们自然也就不敢再闹了。于是,风风火火的江东之乱,在凌统被抓后十几天内立即被肃清,许多城池也是失而复得。刘备乃以何夔为丹阳太守,讨贼校尉祖郎,因功封都尉,接替厉影位置,镇守要地秣陵城。

    刘备在继续收复乱贼所占领的城池的同时,也在不断使人劝说凌统投降。凌统在这时,思索刘备能应民之怨,不惜将其爱将斩杀,亦可见其治军之严厉了。有如此严整之军队,难怪孙策亦为其所败!凌统似乎看到了刘备胜利的明天,于是,在刘备亲自来见他时,他也就毫不犹豫的向刘备指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听外面说,将军一举而定江东之日,近者豫章的军民就是一日三惊!此话虽有待考察,但将军若以此胜利之师,趁机进攻袁术,则豫章必将震动,袁术必将束手。袁术一走,豫章得入将军之手,则完整之江东就尽数入于将军股中了。江东平定,后方安定,则将军再以威武之师与曹操决战于中原,则何患不能得天下?”

    凌统一番陈词完全出于数日的深思熟虑,也完全出自肺腑,只越说越激动,越说越慷慨。刘备听他侃侃道来,虽脸上被他隐隐溅到数点唾沫星子,但对于他的豪言壮语很是赞赏,听到关键处,不由击案叫道:“将军所说的,正是我心腹所想的!”

    凌统见刘备喜悦的神情,赞赏的言语也很是高兴,当即又鉴于出兵豫章献出了几条妙计。刘备只在旁边听得平频频点头。虽然凌统所说是好,但刘备因顾虑丹阳新定,士卒疲乏,加上目下已经进入深冬,不宜出兵,也就婉转言道:“出兵豫章之事当缓议缓议。”凌统的计谋虽然没有被立即采纳,但刘备能听到他的心声,他也就隐隐知足了。此次谈话后,刘备乃立即加凌统为别部司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