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八:秣陵城下双英会-《三国之我乃刘备》


    第(2/3)页

    要是一般人,定然是勃然大怒,然后喝断他们的对话。

    但孙策并没有这么做,反而嘻嘻一笑,帮周瑜说道:“公瑾乃旷世之英俊异才,与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他这人一向气量大度,不但兼具古人谦让之风,更且雄烈有胆略,非是一般人所能相比。就说玄德你,恐怕也未能相抗!”

    刘备仰天一笑,也知道孙策要发飙了。

    他一笑过后,说道:“公瑾非止于旷世之器,而且身俱仁慈,十分难得,所以我刘备很是对他佩服。他不像某些人的行事作风,就喜欢到了一个地方屠一个地方的门户,尽做些绝人子嗣,非‘仁者’所为之事。”

    刘备先发飙了。

    刘备发飙,别说孙策,就是周瑜听着也脸红。

    对于“灭门”“屠杀”这种光荣的事,孙策的确是做过的,而且屡做不爽。

    他的习惯,一但攻下一座城池,为了取得地方百姓之心,首先,他就要拿地方上的豪强开刀。而且,他这一刀举下去,就是满门、全族。最多杀一次,就达到数千人之多!不杀光,把人家灭了种,他是绝对不放心的。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时的地方豪强兼并土地严重,为霸一方,鱼肉百姓,孙策这时候能把他们拎出来杀头,的确是大快人心的事,也难怪会得到百姓的支持。只是,他这种过激的行动,不但演绎了一幕幕人间惨剧,将那些不该杀的杀了,也更加加剧了豪强对孙策的仇视,以及矛盾的进一步激化。后来,孙权当权时虽然改变了策略,与地方豪强结好,但就是孙策留下的这个心结,却始终未能解开,以致东吴的灭亡,与此事也是有着直接的联系的。

    有因,必有果。

    当然,孙策在屠杀地方豪强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些后果,他只简单的以为只要到一个地方,拉几个豪强试试刀,那么一切问题也就解决了,他们就会乖乖驯服了。

    敢不服,灭你门,诛你族!

    这是孙策唯一的信条,也是他对付这些地头蛇的最终处理程序。

    只是他不会知道,也不会想到,他在做着这些壮举的同时,也带来了豪强们的愤怒,和孙策嗜杀的恶名。

    孙策,此时听到刘备不点名式的指责,脸里虽然红了,但心里更多的是愤怒。

    我杀不杀人管你屁事!我杀的是豪强,而不是百姓!你敢指责我?

    孙策还是强忍下来了,因为他也有发飙的资本。

    孙策听到刘备的话后,哼哼一笑,说道:“要提到这‘仁’之一字,这天下莫不知刘玄德你的壮举,更没人能够比得过你。我听说,玄德在徐州时,受陶故使君之托,三让之后,这才勉强接手州牧之位。玄德这一点,实在不容易,真乃投机取巧之士的楷模,可谓一‘仁’也;

    接手徐州后,豫州刺史郭贡来要回他自己的城池,可你玄德不但不给,而且十分容易就找到了打发他的理由。玄德你不但敢跟他打,而且一打,就将他打到了谯县。最后,郭刺史走投无路投靠了陈相袁嗣,袁嗣杀郭刺史,将首级献于玄德。玄德你非但不接手,而且反过来为郭刺史报仇。玄德此举虽然亏欠了袁嗣的一片归诚之心,不过,也算是‘恩怨分明’,此乃又一‘仁’也;

    而与吕温侯结盟后,玄德你不但借机侵占他的城池,而且还私下里接纳他的部将。最后,在温侯死后,玄德你实在又再一次体现了这‘仁’之一字,并将‘仁’进行到底。所以,玄德你干脆趁机把温侯的旧部全部都接手过来,可谓天下无有之第一‘仁’者也!”

    他这话说得太过,就像一把锐利的尖锥,直戳刘备的心脏。

    这小子是不想活了!竟然看破了我的机关!

    刘备也实在是耐着心思听完,也算他耐性好,一直都没打断它。而站在一旁的赵牛本来就不干了,他听到孙策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给刘备难堪,只恨得嘴里牙齿相抗,额头青筋滚滚,等孙策话一落,他的怒气也到了极点。只见他,猛的把腰里刀一拔,啪的一刀,砍在城垛上。城垛上,立即被赵牛这愤怒的一刀,咯嘣出一块大口子。

    赵牛砍完,胸口起伏了两下,怒火往外冲着。想破口相骂,但只怪他平时骂人得少,疏于锻炼,就是临时抱佛脚,也想不出一句恰当的脏话来。赵牛想了两下,等胸口起伏到第三下的时候,也觉不说话就这么挡着刘备视线,不是事儿,所以只得在滚滚一阵灰飞后,又收刀进了鞘,重又退到刘备身后。

    刘备也是十分震惊的看着赵牛,只没想到赵牛却比自己还要激动。也幸好,他没把吕蒙带来。不然以吕蒙血气方刚的个性,听了这话,肯定也是拔刀剁墙。到时候威风是耍了,只怕城垛也得被他两左右一刀给剁下三层皮来。

    刘备看到赵牛一生气,他自己本来愤怒的火,一下子没了,反而觉得没什么气好生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