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秣陵风云-《三国之我乃刘备》
第(2/3)页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刘备是真正把握住了。
杀了笮融,又占了秣陵,既扫平了东进的道路,又替陶谦报仇,从此又赢了一个‘侠者’的大名,那岂不是一举若干得?
对了,说了这么多,差点把另外一号人物,真正驻守在秣陵城的人物忘了。
接着讲:
本来,在陶谦接任徐州牧之前,徐州因为黄巾一闹,州境内满是盗贼,治安很是不理想。陶谦一到任后,便即着手打压这些强盗土匪,后来把境内的黄巾都撵走了,徐州也算是基本太平了。只是陶谦闲着也是闲着,反正没事做,便又继剿匪之后,陶谦又干了一件‘因公肥私’的事。
他拿起手里的家伙,又顺便打压了一下那些不听话的地方势力。
反正***拿在自己手上,高兴时,想打你一下,你也没办法。
上面说到的薛礼同志,这时候可以出场了。
简单说,薛礼这个人,当时就任彭城相,因为他是朝廷亲自任命的,很不得陶谦欢心。陶谦这人野心不大,但就是喜欢培养私人武装。在这个乱世,有兵便是草头王。要想混下去,混出个人样,那就必须狠。
薛礼既不是他的心腹,又不听他调遣,自然成了陶谦大人打压的对象。
在当时,陶谦因为借镇压黄巾,手上已经培养起了一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这支部队就是陶谦从老家带来的丹阳兵。而相对来说,薛礼只是一郡之相,自然不是陶谦这样手握兵权的‘老军阀’的对手。
几战下来,薛礼实在吃不住陶谦的日夜攻击,只得乖乖的弃城跑了。
薛礼一口气跑到广陵,过江都,面对滚滚江水,觉得实在没面子。想我乃堂堂朝廷亲自任命的相国,如何就被陶谦如此狼狈的撵了出来?哎,实在无颜见江东父老啊。
薛礼本来还想一死了之,但被部下劝住,也就只好走一步打算一步,从江都渡江,到了江东。
事实证明,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薛礼就是个真实写照。
薛礼此刻虽然如同丧家犬一样被人撵了出来,但他起码还是朝廷任命的命官,只要官印没丢,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办公室。
就这样,薛礼到了秣陵后,看到这里地理不错,条件又好,实在是非常适合建立临时办公室的最佳选地。
只是,秣陵城此刻已经有了地方官镇守,对他这个外地来的,不管你是彭城相也好,是徐州牧也罢,到了江东,你再大的官也没用。所谓强龙斗不过地头蛇,秣陵的县令,自然不把薛礼这个外地的相国放在眼里。
人家县令不让进,把门关了,照说,薛礼这下该哪来哪去了。可薛礼这次也学了当初笮融过广陵时的一套,也搞了次反客为主。
于是,薛礼便在秣陵城下,跟秣陵县令哭鼻子。
说,老兄,你看兄弟我也没个去处。天也黑了,你就借个软榻,容我一席之地,让我先好好睡个觉吧。等明天,我就去找房子,找到房子,我就立马搬走!
有句话,相信大家十分熟悉——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秣陵的县令,要是听了几百年后,一个叫赵匡胤的人说的这句话,也许他到死也要后悔。
相信大家也猜到了,薛礼借了秣陵,杀了县令。就这样,反客为主成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