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五九:颍川陈氏-《三国之我乃刘备》
第(2/3)页
刘备再一看,只见上面写道:“陈群,草字文长,颍川人……”后面接着写有住址,这才放心。刘备这边安抚好百姓,让他们各自散去,这才同张昭、张?同入招贤馆内。
张昭一路沉思,拶须道:“陈长文祖父陈?,字仲弓,号太丘,乃颍川大儒,天下名士。此人少为县吏,勤奋好学,诵读不辍。县令邓邵见其聪敏过人,乃举荐其身赴太学读书。学成归里,任本郡都亭刺佐。后为督邮,复为郡西门亭长,四为郡功曹,五辟豫州,六辟三府,再辟大将军府。司空黄琼辟选理剧,补闻喜长,宰闻喜半岁;复再迁除太丘长,故号太丘。听说他为官清正廉明,黎民安居乐业,邻县百姓多向其辖境迁徙。沛国加重赋税,陈太丘抗之无力,从之不甘,愤然弃官归里。延熹九年‘党锢’祸起,株连甚众,陈太丘未能幸免。受株连者多数逃避他乡,有的则请求赦免,独陈太丘愤然言道,‘吾不就狱,从无所恃。’请求拘禁。并为他人承担责任,后遇赦出狱。
此人在其乡里颇有声望,对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德行受人尊重。遇有争讼,多求其判正。故时人长自感叹,‘宁为刑罚所加,不为陈君所短。’灵帝时,太史上奏,‘德星聚奎,其五百里内有贤人焉。’灵帝于是派人查访,乃知是退隐归里的陈太丘常率子孙和号称‘八龙’之一的荀季和(荀淑字)等人游于许昌西湖。灵帝遂在许昌西湖敕建‘德星亭’。后于中平四年故去,享年八十四。海内赴吊者三万余人,制蓑麻者以百数,大将军何进亦遣人吊丧,并刻石立碑,谥曰‘文范先生’。论者以为,时乃殊荣也!”
张?、刘备同时点头,刘备道:“陈太丘大名吾亦早闻,听说他有‘遗盗’一事,可说是把天下盗贼骂了个狗血淋头。”
张昭、张?一听,哈哈而笑,微点其头,听刘备继续说下去。
刘备也不客气,笑道:“听说有天晚上,有一个小偷溜到陈太丘家里,躲藏在屋梁上面,想趁机偷窃。陈太丘知道屋梁上面有人,却并没喊人捉拿他,而是把自己子孙都叫了来,跟他们训示,‘今后每个人都应该要努力上进,勿走上邪路,做那‘梁上君子’。作坏事的人并不是生来就坏,只是平常不学好,慢慢养成了坏习惯。本来也可以是正人君子的却变成了小人,不要学梁上君子的行为!’那小偷听后又是感叹,又是惭愧,赶紧下地叩头请罪。陈太丘于是勉励其改恶向善,并赠丝绢布匹于他。从此,颍川一郡再无盗贼矣。”
张昭、张?同时点头,连叹:“贤哉贤哉!”
张?道:“陈太丘故是难得,他的两个儿子,也就是陈长文的父亲陈元方(陈纪字)和他的叔叔陈季方(陈谌字),却也是难得一见的聪慧秉德之人,亦不为那功名利禄所羁绊,人们常在背后称他们父子三人号为‘三君’。”
张昭点了点头:“当时听说陈长文常常跟他叔父之子陈忠一起互相说道自己父亲之贤德,而争之不能决,便去问他祖父陈仲弓。陈仲弓于是评论‘论学识品行,元方和季方各有所长,互为兄长,难以分出高下优劣啊!’,正所谓‘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张?点头叹道:“只可惜陈季方早故,未能得详其事。而长文的父亲陈元方遭到党锢后,则在家发愤著书,听说也已经写了数万言了,也不知道完成没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