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节 事实军阀-《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3/3)页

    “朝廷派来了扬州知府!”

    扬州失陷,连史可法都不知所终,到现在依然没有消息,其他文官不是殉国了,就是投降了,没想到现在朝廷又任命了一个扬州知府。

    杨潮算是知道黄凤府为何如此沉闷了,因为半个月前,杨潮派他暂时代理扬州知府,让他权署扬州府事,当时他那个激动啊,当时有多么激动,现在就有多么失落。

    “凤府啊,莫急,你这次就当是先锻炼锻炼,下次有机会,我向朝廷保举你!”

    黄凤府暗叹一声,却摇摇头:“属下说的不是这个。属下觉得大人还是得回南京去。”

    杨潮疑惑道:“莫非又有其他事情?”

    黄凤府点点头:“朝廷不同意大人扩编练兵!”

    杨潮官职上是新江口水营团练总兵,他的士兵就是团练武装,并不算明朝正规军队,可是正规军是那些卫所兵,是京营、锦衣卫等,却又没有战斗力,有战斗力的基本上都是团练了,比如吴三桂就是从宁远团练总兵发家的。

    “那北进的奏疏呢?”

    杨潮又问。

    黄凤府道:“朝廷要大人与诚意候相商,择机北进攻取淮安。”

    杨潮不由冷哼,要扩军不同意,自己去打仗倒是应允了,没兵拿什么打。

    内斗啊!大明何尝不是死在内斗上呢。要是文武群臣早早团结一致,李自成哪里能进北京。

    现在让自己跟刘孔昭商量着北进,这是要让刘孔昭分自己的功劳,忧虑自己坐大啊。

    “好,朝廷要打,那咱就打。正好扬州知府来了,你也就回来吧,正好帮我运筹。”

    黄凤府疑惑道:“大人您不是说,要有取江北之力,才会取淮安。您不是说至少得练兵十五万,才能北进淮安,练兵三十万,才能北伐山东吗。”

    杨潮叹道:“没错。我部本就有十万之众,扬州的降兵、民夫还有两万。扬州府下辖州县中,收编的乱兵、卫兵,也不下三万之数,本官要进取淮安,自然是集结军队。”

    杨潮在扬州甄别出来一万降兵,有派兵去附近州县剿匪安定地方,将一些不是名气太坏,只是因为清军到来而拉起来的土匪和乱兵直接收编,裁汰老弱,训练起来,也有三万多人,只是朝廷并没有答应杨潮扩充兵额,贸然增添,怕是会让朝廷起疑。

    “可朝廷那边?”

    黄凤府忧虑道,最近发生的事情表明,朝廷在猜忌杨潮,这让他感到惴惴不安。

    “朝廷又如何?我觉得我是太好说话了,反正朝廷已经在猜疑我,那还有什么可说的,该扩军就得扩军,江北四镇在的时候,想怎么扩军就怎么扩军,朝廷群臣说什么了。本爵一向做事规矩,他们反倒欺压上来了。这是不顾大局啊,这群蠢货!”

    杨潮不由骂道,但是那些人并不蠢,他们只是没有战略眼光,他们只是短视罢了,都只看着眼前的权力,争来争去的,敌人都打到炕头了,还不肯停下。

    所以杨潮决定抛开朝廷单干了,只是这样一来,他事实上就成了军阀了,成了四镇那样的军阀,但是他不干,恐怕在朝廷群臣眼里,也已经是一个军阀了。

    谁让杨潮手握重兵,而且人力物力都能够自己掌握,事实上已经是一个军阀了,不怪那些人这样看他。

    既然是军阀了,那就让那些人看看,什么是军阀该干的事情!

    “传我的命令,让胡全带着炮营来扬州,这里多的是炮,让他把陈金带着,把这些炮验一验。”

    胡全的大炮都沉没之后,他就一直留在江南看守左良玉那批降兵,扬州有的是炮,那干脆就让胡全过来。

    “还有把我们营中的木匠调过来,给这些炮都装上炮车,北上用得着!”

    刚刚离开知府衙门的黄凤府二话不说,立刻就投入到新的工作中来,杨潮最看重的,就是他这股劲头,做事认真,而且不讲条件,不抱怨。而他回来的也正是时候,因为:

    该反攻了!(未完待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