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节 脱衣服-《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3)页

    但是钻孔速度依然不能保证。

    明朝没有高强度合金钻头材料,钻头用的是一种人工打造的堕子钢,其实就是一种高碳的冷淬钢,因此硬度不够,钻的时间久了会变形,毁坏枪管,十分影响钻枪管的速度,明朝工匠的经验是,一天能钻一寸,一根枪管要钻一个月,本来是最费时间的。

    但是杨潮在海州时候就发现这儿问题了,现代的钻床不可能一个月钻一个孔,而现代钻头也会遇到发热问题,现代人解决的方法是用冷却液冷却,冷却液一般用水和油。

    为了防锈,杨潮选择用油。

    之后速度大大提高,不怕损耗钻头的情况下,一天能钻一根枪管,保护钻头的情况下,三天时间也足以钻一根,因此最影响速度的工序已经解决。

    所以鸟铳制作的速度也大大提高,杨潮的兵营中制作一根鸟铳,只需要四天时间。

    但是总产量还不算高,每天生产一百根鸟铳而已,相比其他工匠来说是非常恐怖,但是想比杨潮的投入,实在就太不给意思了。

    以杨潮打造好后让陈金带人检查一遍,试射三十发后。在检查一次,全部合格才能投入使用,严密的程序造成的结果是。不算投资,光是其他的成本。每只鸟铳造价就达到三十两银子,还不如请兵仗局的工匠打造呢,人家才要二十两。

    但这就是大规模生产和手工作坊的区别,有一个盈亏平衡点,杨潮相信随着产量继续拉高,和工匠技术的进步,不合格品的下降,成本会大幅度降低。到时候十两银子打造一杆都不是没可能。

    相比鸟铳已经有了前进的方向,铸炮就差强人意了,以海州城二十个炮手为核心,在南京招募了一批铁匠,又找关系拉来了十几个南京的老铸炮匠指导,铸炮的质量是没有问题,但是铸炮的速度简直令人发指。

    最重要的是制作炮模,阴干就需要半年时间,杨潮从去年十月后开始铸炮,到今年北上勤王才有第一批炮铸好。不但生产周期长,关键是合格率太低,工匠间流传。就是澳门的洋人工匠铸炮,十门可得一者,就堪称国手。

    杨潮第一批泥模是一千门虎蹲炮的,按说铸造技艺最低,甚至都能用熟铁来锻打焊接,可依然九成不合格,在老金的严格检验下,最后只有一百门装备炮队,九百门只能重新融化掉了。

    一个月下来。才能铸造十几门虎蹲炮,一两门大将军炮。至于红衣大炮暂时没有技艺,并没有开始铸造。

    杨潮许下重金。奖励能够加快速度和提高质量的办法,许诺提高一倍速度的话,奖励一万两白银给工匠,但是到现在为止依然没人能领到这笔奖励。

    在军营中带到了八月,正是南京最好的日子,女人们穿着纤薄的夏装,士子们游行最高的时候,也是风流行业最为红火的日子。

    康小宝派人来找杨潮,表示金钗楼遇到麻烦了。

    以杨潮今时今日的地位,竟然还有人敢找麻烦,确实让人想不通。

    但则世界上就是有不怕死的,或者自己以为不怕死的人存在。

    二立社那群书生。

    康小宝站在舞台上,身后是一群穿着新衣服的俏丽女子,最让人垂涎的,自然是陈圆圆。

    陈圆圆经过金钗楼持续的炒作,有皇帝看重的女人的引子,早就从南京第一美女发展成江南第一美女,接着往天下第一美女的地位上攀登。

    苗条的身段,婀娜多姿的风韵,加上一副情淡如水的神情,让男人见了真想犯罪。

    “各位王爷、公子们,这是金钗楼最新式的比甲,苏州制造的丝绸,杭州绣娘的手工,还有大家的手绘,诸位有意的话,可以带回去个自家小妾,保准能博红颜一笑!”

    康小宝笑容可掬的说道。

    经营金钗楼让他得到了财富,名望还有地位,过去他一直敬仰的柳敬亭大爷现在见到他,不也得喊一声康大爷。

    他也不是一个没有野心的人,能进一步谁不想进一步呢。

    金钗楼成了南京标杆之后,就陷入了一个瓶颈,杨潮给他的建议是开拓产品,第一批是扇子,做的很成功,第二批就是衣服了,他精心策划,举办今天这场时装发布会,邀请的都是各界的名流。

    甚至几个流落南京的藩王、士子都来捧场,康小宝觉得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定能够一下子打响的,谁知道二立社的四公子不请自来,这让康小宝不由担心,早早去通知了杨潮,希望杨潮能来坐镇。

    但是他可不能干等,在做的这些主儿,他一个都得罪不起,只能老实进行,希望杨潮能早点到,也希望二立社不会闹事。

    可不想什么,偏偏来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