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节 临清编遣-《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3)页

    太子这才抬抬手:“爱卿平身,爱卿忠勇,孤王甚慰。”

    金堡这才激动的站起来,又被杨潮请下来喝酒,可是他早就坐不住了,恨不能立刻南下打着太子旗号争权夺利去。

    一场酒宴吃完,太子竟然能忍住没吃几口菜,没喝几口酒。

    杨潮当即吩咐齐老爷,让他另外准备一份好酒好菜送到太子处。

    汪有全立刻就去准备,生怕伺候的不周到,这几日伺候皇子公主的,都不是汪家下人,而是汪有全的女儿和小妾们。

    第二天杨潮继续听取吕末的汇报,总共招到了一千两百个读书人,还有三百个读书人倒是愿意当兵,但是他们都是有家人的,说只要杨潮答应带他们家人一起南下,他们就愿意给杨潮当兵。

    杨潮同意了,有恒产者有恒心,这些人看来是有责任心的,北方的大乱恐怕没有这么容易结束,按照历史演进,此时恐怕李自成正在跟吴三桂较劲,而吴三桂正在跟多尔衮斗心眼呢。

    很快吴三桂、满清和李自成的大顺就要开始混战了,北方的大乱才刚刚开始,能把尽量多的人带去南方,也是功德一件。

    一千五百个读书人,也算是很大的收获了。

    接着开始招兵。

    招兵比招读书人当兵要容易多了,杨潮决定招募五万人,以五千人扩充五万,又是十倍的扩张,也是一个极限。再快的话,就没有打过仗的老兵做军官了。

    五千人中其实也只有五百人在海州血战过,即便全都当军官,没人属下也有一百人。是一个百总的官职,队正、伍长这样的基层小官,就只能让没有实战经验的士兵充当了,好在他们去浙江转了一圈,也算是有长途行军的经验。在锻炼一番,经历实战不失为一支精兵。

    竖起招兵旗,不缺吃粮人,中国历来如此,更何况是乱世,更何况是难民。

    结果报名当兵的人挤破了招兵的桌子。

    招兵十分严格,要身材最魁梧的,起码超过五尺半(一米七),要力气最大的,能举起百斤粮袋的。可第一天依然招到了两万人。

    兵招到了,练兵是个问题,老金还在南京坐镇,教官们也都在南京,没有专业的教官,只能让那些经验不够的基层军官训练。

    这还不是最麻烦的,最麻烦的是,军队扩充十倍,战斗力如何保证。

    自己的老兵稀释进去后,等于全都是新兵蛋子了。

    这个事情很严重。李自成进京意味着最大的混乱才刚开始,杨潮需要手里有一只立刻能战的强兵压阵。

    召开军官开会商议。

    “每个千总部都要抽调军官!但是必须保证一个千总部基本不动,维持战斗力。议一下,保留谁的千总部!”

    杨潮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尽可能保留一个千总部的老兵,其他各部都可以打散了重编。

    没人说话,谁都不想把自己的老兵打散了。

    终于李五六第一个说话,说的大义凛然:“大人,标下愿意将部下老兵打散!”

    杨潮不由瞪了李五六一眼,这小子看起来五大三粗。小聪明倒是不少,他明知道不可能打散他的人马,却主动请缨。

    李五六现在带的是远程部队,手下都是鸟铳手、弓箭手和弓弩兵,训练不易,怎么可能打散,打散了也没有意义。

    王璞和许多男的千总部倒是无所谓。

    此时杨潮手下有五个千总。

    上次去浙江有一个意外收获,当时杨潮奉旨全军出发,当然也包括原本的左右部的兵痞们,可是那些军官不愿意将官职让出来,更不愿意去打仗,一听去打仗,当即就纷纷哭诉,史可法坚持支持杨潮,结果最后他们自己主动活动,两个千总调去了燕子矶投靠贾世禄去了,一群小把总、百总们没有门路,却恐惧打仗,最后干脆辞官了。

    所以杨潮立刻编组,将手下兵力编为五个千总部,赵康得到了左部千总的头衔,但是右部千总尚空缺,杨潮在将这个千总加在老资格的吕末头上,还是给表现出色余继业两个人之间犹豫,一直也没有定下。

    这次就不用顾虑了,扩军十倍,扶助太子登基大宝,杨潮一个总兵是跑不了了,而且他提出的官职,大概不会被兵部驳回的,此时别说吕末了,就是一批百总恐怕都得提升到千总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