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是非分明-《回到明末当军阀》
第(2/3)页
王潇笑道:“我家常在运河上生意,不过是方便主顾们方便取兑……”
王潇这才说起,他们家的铺子遍布大运河沿线,也主要做的是运输生意,有货船几百艘,因此有些主顾也将银子通过他们家的商铺来回运转,不过汇兑并不挣钱,不过是给主顾们方便而已,倒不是真的票号。
王潇还说了,这张会票,拿到南京城王义和号银铺去,随到随取。因为他已经跟掌柜的打好了招呼,不需要三方当面交割了。
杨潮点点头,这张会票,作用相当于一张支票。明朝时期已经出现借贷、出现了支票,跟现代银行业就只有一步了,可是大明朝最终没有迈过这一步。
不过明朝的会票和放贷都还很原始,会票业务比如王义和号这种方便主顾的,放贷比如许仲孝家那种高利贷,都还跟正规的银行业有区别。
王家的汇兑业务并不兴隆,也根本无法通过这个来赚钱,因为明代贸易中,需要大批量金钱来回流动的生意并不算多。而许仲孝家,那种高利贷,更是一种黑色买卖。
也就是说,并不是银行业不能出现,而是经济中还没到没有这种银行业不行的地步。
很快杨潮就跟王潇分手了,他拒绝了王潇去南市楼的邀请,现在天已经黑了,马上就该敲净街鼓了,杨潮可不想像上次那样,被迫留在南市楼里过夜。
回到家中,父母还没睡觉,杨潮敲响了房门,这次杨潮没有顾忌,直接就将会票交给了父亲。
“这是啥?”
父亲不识字。
杨潮道:“这是会票。正好一千两!”
父亲的手不由一哆嗦:“啥?!一千两!”
母亲也没睡,而是点着一盏油灯,正在补一件比甲,那是给别人做的,能挣到几个钱。
此时一听一千两,顿时扔下手里的活计,站了起来,从父亲手里把会票拿了过去。
“真是一千两?”
母亲惊恐的问道。
杨潮点点头:“到三山门王义和号杂货铺里随时支取。”
王义和号,正是王家在南京的商号,名为杂货铺,但这杂货铺可不是后世的小卖店,而是相当有规模的货栈,打的招幌上可是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零;’其实等于是一个做南北贸易的大贸易公司。
就连父亲杨勇也听说过这个商号,惊奇道:“王义和号杂货铺,那可是大铺子!”
杨潮笑道:“就是常来咱家的王公子家的买卖。”
第(2/3)页